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伐清 > 第 974 章

第 974 章

甚至视邓名为亲王。

“不知道我会受多少害,但这天下之主肯定不会是你们的了。”邓名依旧是那冷淡的口气。

满洲男丁只剩四万人了,这也是杰书在江南畏首畏尾的原因之一,燕京再也没有多尔衮时代的底气了,再也不敢拼上几万满洲人的姓命来搏取天下了;依靠绿营,又不敢放手武装汉人,还不能承认绿营惨败的结果。

乱了一个胶东还不怕,只要邓名缩回四川,清廷腾出手来就能把胶东缙绅议院给拍死了——至少燕京现在还有这个信心。不过若是邓名在整个长江流域都这么煽风点火的话,清廷是肯定应付不过来的。现在辅政大臣怀疑胶东很可能是邓名的一个试点,若是对方觉得效果不错打算在全国推广,那清廷几乎肯定要承认汉人藩国的大量出现,试图维持一个周天子的地位。

“王爷说得不错,我朝应该会疲于奔命,多半最后会镇压不下去,要是豪强这么容易对付,历朝也不会搞流官制了。汉人天子都觉得辛苦,我们的难处当然更大。”清廷的使者居然坦率地承认了邓名的看法,毫无争辩的意图:“不过到时候我朝大不了就退出关外,或者只保留燕云,把所有总督都封王,只要他们给我朝纳贡就可以了。那时候这就不是我朝,而是王爷的麻烦了吧?”

在场的并没有第三个人,使者毫无顾忌:“就冲王爷把大明天子扔在缅甸,自己拿了黄金回来这件事,皇上和太皇太后也不认为王爷只是单纯想把我们赶出关外,然后功成身退的。废除科举这种事,对王爷来说实在是损人不利己,还是不要做了吧。上次王爷没有同意朝廷的条件,我朝想了一下,觉得广东也可以交给王爷,王爷可以称帝,不需要向我朝称臣。”

“你们连臣服都不要了?”这个条件让邓名吃了一惊。

“当然,中国这么大,为什么容不下两个皇帝呢?”使者从容地答道:“王爷和我朝各退一步,就不会有第三个或者更多的皇帝出来。王爷依旧是万乘之尊,而且富贵延绵子孙,何乐不为呢?”

邓名沉默不语,而清廷使者满怀信心地看着对方。

“我们明曰再谈好吗?”邓名主动要求停止谈判。

“好。”清廷的使者高兴地说道:“王爷需要时间考虑一下,具体细节也不急在一天、两天都谈妥。”

“不,”邓名摇摇头:“我最终还是不会同意的,但我确实需要时间来拒绝你的提议了,纳兰先生。”

……

在去缙绅议院与众人会面前,邓名让清廷使者带回了他的反建议,依旧是曾经提出过的四年全面停战。邓名保证会尽力促成其他明军领袖同意这个停战,如果有人违反了停战协议,邓名也愿意给予清廷赔偿。邓名为了获取时间消化胜利果实,愿意付出代价维持声誉,也愿意提供更多的保证。至于胶东的局面,邓名的意思就是维持停火时的现状,他保证不再扩大战火,在其他地区推翻流官制。不过清廷必须承认胶水河以东的现状,招安扶清灭明军并且保证他们的姓命安全。

见到缙绅议院的人后,邓名没有对他们隐瞒正在和清廷议和的消息,并再次重申不会牺牲缙绅的利益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条件。

“作为代价,我需要你们的一个授权,那就是在我保证不损害你们利益的同时,你们保证服从我的议和结果。”邓名继续向缙绅议院施加影响:“也就是说,如果我和清廷达成了停火协议,你们不会擅自违反它。”

这个授权当然要由缙绅议院出具。在帮助于七获得权威的同时,邓名也在努力帮助缙绅议院建立更坚固的框架,毕竟这个议院越有战斗力,邓名手中的筹码就越多,而且清廷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防备胶东——就算招安了,只要胶东的军力强大,那清廷一样要留守相当的兵力,防备胶东军偷袭济南。

邓名指出,胶东巡抚的职务不应该是清廷指派,或是由某个人无限制控制的,而是应该由缙绅议院选出。换句话说,就是决定权在缙绅议院,而不是清廷或是军头手中的军力,这样就能防备某个人用胶东缙绅的鲜血去染红他的顶戴。对于邓名煞费苦心地帮助缙绅们设计制衡的规矩,议院倒是没有太多的戒心,因为邓名的用意也是明摆着的,他唯恐胶东被招安后,缙绅们会头脑糊涂,被清廷收买过去,所以一定要保证缙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和清廷离心离德、互相防备。

鉴于胶东的现状,议院的投票权完全是根据财产的多少来划分的,只有有财产的人才在县议院有发言权。如果一群小地主联合起来的地产达到议院规定的标准,那他们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