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坊,红袖坊这阵子太平的很,客人稳定了,两个红牌明姑娘和紫若姑娘也是稳坐泰山。柳雅和七娘打了个招呼,问问她也没有什么事,直奔书坊去了。
朱南山和蒋子滔都在,两人一见柳雅来了同时站了起来。朱南山看起来蒋子滔还着急,按了蒋子滔的肩膀一下,迎过来道:“柳姑娘,你可算是来了,不瞒你说,你留下的那些书,可是都送出去了。而且三天前有人回来找过第二册,你说这该怎么办啊?”
柳雅道:“怎么办?问问南岭去啊。他不是负责印刷的嘛,让他抓紧时间印出来行了。”
朱南山连忙道:“在印了,在印了。我早刚刚去看过,第二本的模板也刻的差不多了,再有一天的功夫开始印了。不过,因为你柳姑娘不发话,南岭他连看都不让我看一眼,更别说让我先拿出来卖了。”
柳雅一听,倒是暗自高兴,觉得南岭还算是个有原则的人。自己说了不让他随便把书的内容泄漏出去,他连自己的表哥都不让看了。
柳雅道:“朱大掌柜的先别急,你那边一共有多少个人要回来买书的?”
朱南山暗自的算了一下,道:“起码有十个吧。”
朱南山的回答让柳雅一皱眉,显然这个数字她并不算是满意。因而便问道:“那些书是什么时候都送完的?我是问,最后几本书送出去到现在,过了多久的时间了?”
☆、698.第698章 这是奸商的典型思想
698.第698章 这是奸商的典型思想
朱南山看着柳雅蹙眉的表情知道,这个数字并不能让柳雅满意。 便如实告知:“昨天下午最后一本书也送出去了。前前后后一共五十本,都送出去了。”
五十本书,才只有十个人回来买,这个数字令柳雅并不满意。她本来预计,算是没有一大半的人回来找,起码也该有二十人要追着看了。
柳雅想了想,又问道:“那你是不是送的人不对?我不是说过,只有来买杂书的,你才能送吗?要是随便什么人都送,这样肯定是白白花费了成本了。”
柳雅说完,朱南山的脸色变了变,有些尴尬的解释道:“柳姑娘啊,你看这天气,哪有什么人来买书呢。从你最开始送我那五十本书开始,也只有这么五、六十个人来买书。我这店挺大,还算是不错了。有的小店到了这个季节几乎都不怎么开张了呢。”
“雨天,不是都应该在家看书的吗?”柳雅疑惑着说完,自己也明白结症所在了。
雨天确实都是在家里看书的,可出来买书的人不多了。而且古代的技术不发达,万一不小心书页淋湿了,那整片整片的都被油墨浸染了,晾干了也不能再看了。
何况,朱南山为了推销,送的人都不对,看来有十个人回来找也已经算是不错了。因为有的书生一心死读书,根本不会看这些杂书的,反而会觉得这等书是会误事的,因而拿回去可能随手丢弃了。
只是,这样下去根本不行啊。书白送了不说,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要是这样下去,后面的销量肯定是要大受影响的。
想到这里,柳雅问道:“这里一共有多少间书坊,学堂又在哪里?”
朱南山道:“书坊嘛,连同我这一家,一共有四家,只有我这间和城北的另一间算是最大的。另外两个只能算是书屋,卖笔墨纸砚的多些,卖的书少了。学堂嘛,城南、城北各一间,城南的这边相对学生多一些;城北的学堂都是富家子弟,先生多、学生少。”
柳雅听完,叹了口气,暗自怪自己这“学费”交的不冤枉,五十本书,真的当作是买个消息吧。早知道这样,不应该相信朱南山,把书放给他的,自己应该直接去城南。
想到这里,柳雅没有再说什么,点点头道:“这事我会解决的。”然后又问向蒋子滔,道:“你是来交稿子的吗?”
蒋子滔点点头,道:“又写了不少,有三、四万字吧。之前柳姑娘你给我的故事提纲也写得差不多了,再写没有思路,所以这次来教了书稿,想问问柳姑娘什么时候写后续的提纲给我。”
柳雅接过蒋子滔手里油纸包好的书稿,分量着实不轻,应该是写了不少。便道:“暂时先这么多,我把这些稿子校对一下再给你后面的提纲。你先暂时休息几天吧。你放心,钱我照付,后续的几本也都会找你写的。”
说完,柳雅暗自计算了一下应该给蒋子滔的酬劳,没有把稿子审核完把钱给他了。
有了柳雅这句话,又见着了银子,蒋子滔悬着的心放下来了。他真心觉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