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保,你跟你家媳妇儿天天吭哧吭哧,终于结了果了……哈哈哈哈哈。”
要说马家墩里哪里容易招惹是非,那非镇中间马举人家,宅门前气派石牌坊莫属!
过去一百年,马家墩里出过富商大贾、江湖侠客、甚至连民国成立后的军阀都督都出过,唯一没有出过举人。
马家墩老族长马万山就说,马家墩就没有读书人的命!
但奇就奇在刚说完这句话,镇里的马清远就成了光绪二十六年的举人。
马举人乡试中举后,本来还是有机会再进一步。
当时适逢庚子国难,外邦西夷进犯京师,一路上船舰利炮、烧杀抢掠。
到了京师连老太后的园子一把火烧了,气得老太后带着小皇帝逃难去了。
此时已经是王朝末期,各省巡抚都督都心怀鬼胎,又有拳民趁机作乱!
他一个小举人有啥能耐,肩不能抗手不能提,乐乐呵呵拿了举人的贡状,回乡当了马家墩的乡绅。
举人虽然不如状元,但好歹是马家墩第一个读书出功名的人啊,镇上就集资给马举人的老母亲马余氏修了一座牌坊。
马举人刚得了举人,颇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豪气,也乐得马家墩上的村民恭维他。
渐渐地牌坊前就聚集了剃头的、卖糖人儿的、修面的、卖油饼的,时常聚集着一群七大姑八大姨闲扯胡聊。
今天传镇东头媳妇儿跟小叔子有猫腻、明天就成了西边卖豆腐的小伙子跟镇上的哪个姑娘眉来眼去!
没有她们不敢说的、没有她们不敢聊的!
要是聊得传到了正主儿的耳朵里,要是个男人也就吃下了哑巴亏。
大姑娘也羞于跟这些人计较,但要是个抱孙子的老太太,那可就捅了马蜂窝了!
老太太非得搬着小札子,在她们门前骂上八天八夜不可,什么屎尿屁的脏话臭话都往外抖搂。
这些脏话往往还夹杂着陈年往事,再经老太太独门秘法“添油加醋”骂出来,双方那叫一个舌战正憨、脸红脖粗!
马大保曾经目睹过一次老寡妇和老太太的骂战!
哪些抑扬顿挫、起承转合的骂词绝句,现在听来也是脸红心跳,他反正是说不出口的!
所以对于这些虎背熊腰、嗓门洪亮的老娘们儿,他一般都不太敢招惹,能躲多远就多远。
这一次却完全躲不过去了,自己媳妇儿小环生了个大胖儿子。
虽然他还没有进产房见过,但光听到就高兴地不得了,赶紧出来买红糖、糕饼、几壶好酒,想跟老爹好好庆祝庆祝。
刚好走到马秀才的牌坊前,一群老娘们就又叭叭起来:
“大保,今天黑了可得好好犒劳犒劳你媳妇小环…………哈哈哈哈哈!”
众人七嘴八舌拿马大保调笑取乐,嘴巴笨的马大保只能摇摇头笑着也就过去了。
他现在最想的事儿,就是赶紧见到自己家的胖小子。
“大保,怎么这么长时间才回来了,赶紧把红糖给我,快进去看看!”
马罗氏接过红糖和糕饼,厨房里的袅袅炊烟缓缓升起,飘散在四合院上空!
马大保掀开帘子走进屋子里,里面的拔步床里,荷云的身边正躺在小家伙身边。
“俺终于有儿子了,小环你可真是俺马的大功臣啊。”
马大保对这个襁褓中的小娃娃左亲右亲,越看越喜欢。
"当家的,想好给孩子取什么名了吗?"
荷云有气无力说道,她生产后有点虚脱,嘴唇泛白。
“想好了,俺就叫他马小栓,拴住咱家的钱……嘿嘿嘿嘿!”
“是不是啊,小栓子。”
“等会儿咱娘熬了红糖水、还记老母鸡汤,你喝点,别饿着身子了。”
“知道了,我先抱着他喂一会儿奶,你出去忙吧。”
“好嘞。”
马大保憨厚老实、肥头大耳,嘴咧开得都到后脑勺了。
干屠宰行那么多年,他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高兴,杀猪的时候对猪也仁慈了一点,一刀毙命,没有痛苦!
他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多杀几头猪、几头牛卖钱,好给媳妇和儿子攒下丰厚家当。
一转眼五六年过去了,小栓子跟马大保长得越来越像,肥头大耳,方脸宽额。
马大保唯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这孩子五六岁的身板,比寻常孩子要瘦小。
再不满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