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穷人树 > 默认卷(ZC) §行走古战场

默认卷(ZC) §行走古战场

脚利索,从而提高作战中的速度和准确度。军服里面也有战斗力,由此可见一斑。记得看过一部电影,火器和冷兵器时代,八国联军进北京,中国军民殊死反抗,其中有一个看似英雄好汉的人物,在同敌军肉搏中,突然被洋人揪住辫子,就像孙悟空被唐僧念了紧箍咒,动弹不得,只能任人宰割。至今记得银幕上中国好汉被洋鬼子扯着辫子戏耍的情景,仍然悲愤交加。虽然这是电影,然而,在真实的战争中,被我们的敌人揪住辫子、扯住长袍马褂的情景,不知道有多少,不知道要残酷多少倍。

军服和军容同战斗力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改变军服,是求真务实的体现,顺理成章。这看起来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情,然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却是一件可能会触犯祖训、伤风败俗的事情,因此赵武灵王的耳畔不乏喋喋不休的反对声音。因为这件事情是前所未有的,前所未有的事情谁也拿不准是否靠谱。与其冒险,不如看看再说,这就是既得利益者的思想基础。但是赵武灵王不这么想,他等不及了,谁反对他,他要谁的脑袋。因此他做成了。这是大快人心的。

所有的进步都是开放战胜保守的结果,每一寸进步都是艰难的,欲做大事,必有破釜沉舟之决心、百折不挠之毅力。其实你只要横下心来要做一件事情,那些反对派自然会退避三舍,那些振振有词的所谓如此这般金科玉律,全都是幌子。谁敢砍他的头,谁就是金科玉律。

胡服骑射开了军事改革风气之先,是难能可贵的。遗憾的是,几千年之后,赵武灵王当初遇到的阻力,仍然时隐时现,有时死灰复燃。这是我们今天仍然值得深思的。

邯郸城里,有一个“回马巷”。

这个巷子同我知道的另一个叫做“六尺巷”的地方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史记》有一段文字,大意是记载秦赵渑池会之后,“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下,在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赵国大将廉颇不干了,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这个“引车避匿”留下一段佳话。相传,当年赵国大将廉颇和宰相蔺相如住地相隔不远,二人每每在此巷子相遇,廉颇耀武扬威,恶语挑衅,而蔺相如则面不改色,下车掉头就走。有人认为蔺相如软弱,蔺相如说,你看廉颇将军同秦王哪个厉害?回答说,廉颇当然不如秦王。蔺相如说,像秦王那样强势,我都当众斥责,我岂会惧怕廉颇?我顾忌的是,强秦之所以不敢贸然侵犯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颇同在朝廷效力。“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微言大义,襟怀坦白,这是处理个人恩怨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经典范本。蔺相如并非懦夫,他的勇敢是不动声色的,比起匹夫之勇,他的勇敢是形而上的。正是蔺相如开阔的胸怀,迎来了一个令人激动的场面,“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二〇一三年六月,我走在回马巷狭窄、凌乱的街面上,打量似是而非的廉颇和蔺相如二人的所谓故居,心里涌动着真切的感动。我在想,战斗力是什么?是武器装备,是民心士气,是指挥艺术,是……其实,在战斗力构成的诸多因素里,除了智慧的力量,更重要的就是人格的力量。

人格也是战斗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