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研究。朕现在把冶炼炉画出来,你看看,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你提出来,我给改进。”
囡囡说:“我能提出什么意见呢?您还是先把这个方案给我介绍一下,然后我才能说给师傅们听,让大家动起来。”
“也好。”赵昺道。“我们的试验时间也不短了,但一直没有成功。所以,朕想辟一条新路试试。
朕画的这个外形像梨一样的东西就是一个炼钢炉。它的内壁是耐火转,底下有四五个洞,它们连接的是四五个大风箱。整个炉可以倾倒过来。”
赵昺提出来的新方案就是后世的转炉炼钢法。
他没有炼过钢,这个方案还有图纸,都是他在乱翻书时翻到过的,上午去军械所突然在大脑中窜了出来。故而他就在军械所门口把它记下来。
现在的关键是,他记下的这些东西是否正确。如果正确经,那么他们就能闯过炼钢这一关。
“朕画的这个炉子就是炼钢炉。它高约四尺,下部有五个风口,可以垂直竖立,也可以倾斜。我们要炼钢时,让炉倾斜过来,将铁水倒入其中,一次可倒入融化的生铁约700斤,以及少量的生石灰。
然后拉动风箱将风送进去,里面各种元素会发生激烈反应,里面的铁水的温度会继续上升,火焰迸发。这个过程大约在两刻钟左右。火焰才慢慢消退,到炉口出现褐色的蒸汽时,再把铁水倒出来,钢就炼成了。”
“炉内不放焦炭?”囡囡很惊讶地问道。
“对,不放,直接送风。”赵昺道。
“不放焦炭,光送风,温度怎么还会上升?”
“会。”赵昺斩钉截铁地道。但他却讲不出道理。毕竟记忆再好,也不是百分之百记起来。
囡囡一遍遍看着图纸,紧抿嘴唇,久久不语。
赵昺知道她有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