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道之行 > 第426章:刘牢之再倒戈

第426章:刘牢之再倒戈

第426章:刘牢之再倒戈

司马元显担任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号召全国各地部队讨伐大逆不道、意图谋反的南郡公桓玄,北府军刘牢之为前锋,豫州刺史、谯王司马尚之为后军。

庐江太守张法顺是司马元显的心腹谋士,他向司马元显献计道:“刘牢之此前就轻易背叛了王恭,他现在掌管北府军,如果临阵倒戈,朝廷将面临非常危险的局面。骠骑司马桓谦在京城中,一直在给桓玄充当耳目,刺探朝廷的动向。不如下令让刘牢之杀掉桓谦,如果刘牢之接受这个命令,杀了桓谦,就彻底得罪了桓玄,断了他首鼠两端的念头。如果他抗命不杀桓谦,那就说明他心里有鬼,我们要尽早除掉他。”

张法顺的计策可谓歹毒。

但司马元显顾忌的是,桓谦是桓冲的儿子,桓冲在地方和京城中都有不错的声誉,桓谦也并没有过错,突然杀掉桓谦将是很不得人心的事。再则,以此来逼迫刘牢之表明立场,刘牢之心里会作何感想?杀了桓谦,刘牢之心中也不痛快,与朝廷之间的隔阂将会更大。如果他抗命,朝廷就更不好办了。真要杀刘牢之的话,北府军会不会哗变?临阵换帅,斩杀主将,军心必然不稳,是兵家大忌。

司马元显思虑再三,还是拒绝了张法顺的计策。虽然朝廷对刘牢之并不放心,但现在离不开刘牢之。

桓玄听到朝廷将要讨伐他的消息,不禁慌了神。

三吴地区经过孙恩这么一闹,已经元气大伤,到处都是饥民,桓玄原以为朝廷现在处境艰难,没有实力来讨伐他。

朝廷如此强硬的举动出乎桓玄的意料,这个纨绔子弟关键时刻就怂了,想收缩江州、雍州的兵力,全力守住荆州。荆州是桓家的根基所在,江州雍州都是最近纳入桓玄手中的势力。

玉弘真人此时就在桓玄军中,他对桓玄道:“桓公你的威名已经天下皆知,而司马元显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愣头青,刘牢之更是在三吴一带纵容北府兵掳掠百姓,丧失了民心,所以他们根本不足为患。我们只要整顿大军,开向京城,朝廷军必然毫无斗志、土崩瓦解。如果我们没有打一仗就退缩兵力,新收服的雍州、江州等地官员百姓一定对桓公大失所望,人心浮动。到时候朝廷军大军压境,这是自寻死路啊。”

桓玄一听,觉得很有道理,“真人所言极是!”于是整顿五万大军,沿长江向京城建康而去。

司马元显自从发出讨伐桓玄的命令后,就待在京城迟迟没有出发。他年轻气盛,但大战在即要动真格的了,又心慌慌的厉害。这一点上,他和桓玄倒是很像,大概是高门士族子弟的通病。

桓玄的大军一直开到浔阳,都没有看见朝廷军队的影子,桓玄不禁大喜,“张真人料事如神,朝廷果然是虚张声势,不敢与我大战。”荆州军士气大振。

正在这时,司马元显又听到一个坏消息。原本要做朝廷内应、一起讨伐桓玄的武昌太守庾楷,被桓玄的眼线发现阴谋,桓玄将庾楷囚禁起来。

司马元显更加心慌,未战先怯,十分后悔听从了庐江太守张法顺、从事中郎毛泰等人的意见、发起讨伐桓玄的大战。

他让皇帝司马德宗下诏,命令齐王司马柔之带着“驺虞幡”去向桓玄求和。

驺虞是一种仁义的神兽,只吃自然死亡的动物,不会主动捕猎活物。所以拿着“驺虞幡”就表示诚心和解。

但桓玄见到司马柔之和他的“驺虞幡”,更加确定了朝廷已经非常胆怯。他下令斩杀了司马柔之,那块“驺虞幡”被桓玄扔在门口当了垫脚布!

他当年跪在司马道子脚下,司马道子喝酒喝得晕晕乎乎,问他“桓温晚年欲做贼,你怎么看?”桓玄吓得汗流浃背,从那次以后,他就发誓要将这些骑在他头上的人狠狠踩在脚底下!

桓玄大军一直到达当涂、历阳附近,才遇到豫州刺史司马尚之军队的阻击。历阳是豫州的治所,距离京城建康已经很近,只有一百里地。

司马尚之的一名重要部将临阵叛降桓玄,桓玄用“火攻”烧了豫州军的战船,豫州军军心浮动,兵败如山倒。豫州刺史、谯王司马尚之被擒获后,桓玄将其斩首!其弟弟司马休之也战败,弃城出逃。

豫州现在掌握在司马尚之手中,是朝廷唯一信得过的一支力量,就这样被桓玄轻易剿灭。朝廷已经危在旦夕!

历阳距离建康只有一百里,司马元显竟然待在京城坐视司马尚之被消灭。一来他不敢出兵,二来他以为司马尚之防线破了之后,还有刘牢之这道防线。

但刘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