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道之行 > 第96章:寻访道安,问禅(2)

第96章:寻访道安,问禅(2)

第96章:寻访道安,问禅(2)

苻坚:“大师所言有理。可是朕身为一国之君,纵然煎熬痛苦皆因执念而起,朕又如何放得下家仇国恨,难道要朕对那些狼子野心的奴才逆臣引颈受戮?亦或是杀出个朗朗乾坤?!”这句话问到了重点,林凡早在第一次见慕容暐时就想到了类似的问题——要如何“放下”,却没有答案。

道安:“一切由心起,一切由心终。若是心中所愿,引颈受戮以求天下安宁,有何不可?若是心中所愿,杀出个朗朗乾坤,又有何不可?”

苻坚和林凡都是一愣,没想到道安大师竟然说出这番话。若是真可以“杀出个朗朗乾坤”,苻坚自然再不必纠结苦恼,他的痛苦正在于想做仁义君王又做不得,还是不得不杀人。

林凡不禁皱眉问道:“恕晚辈驽钝,素来听闻佛祖以慈悲为怀,前辈此话当如何理解?”

道安:“予众生乐是为大慈,拔众生苦是为大悲。道家老子有言:生亦不喜,死亦不悲。众生贪恋生之欢愉,惧怕死之痛苦,却不知贪恋与惧怕,远比生死本身更加痛苦。所谓放下执着,生死也要放下,这才是大解脱。慈悲为怀,说的是拔苦予乐,却并非执于生死、好生恶死。世人若能体悟佛法庄严,俱都得往极乐世界,皮囊之死亦有何惧?所谓法无定法,一切世间法,皆是佛法。引颈受戮、舍身饲虎是佛法,杀敌驱魔、除恶扬善亦是佛法。”

苻坚道:“多谢大师,我懂了。对那些该杀之人,不必有丝毫恻隐之心!”

道安默然不语。他说“引颈受戮是佛法,杀敌驱魔亦是佛法”,苻坚却只听了后半句,这是真的懂了吗?心中的执着,要靠自己勘破。悟字即是“吾心”,别人的三言两语只犹如清水,能浇开种子,却浇不开顽石。所以道安不再说话。

苻坚来这里之前,不是已经决定杀尽长安城中的鲜卑人了吗?他心中的执着已经如同顽石。

林凡却是有豁然贯通之感,对佛法的领悟更上一层,这也得益于他前世的阅历。只是谁又是该杀,谁又是不该杀呢?在苻坚眼中,一切负了他的天下人都该杀!在慕容家眼中,苻坚又何尝不是沾满了无数人的鲜血,活该被千刀万剐......

道安好像看出林凡的疑惑,又像是接着苻坚的话茬,道:“该不该杀,不由人定,一切自有因果!”这才是佛教最聪明圆融的地方,尘事纠缠不清如一团乱麻,说不清的时候就交给因果。有道是:

守法朝朝忧闷,强梁夜夜欢歌。

修桥补路瞎眼,杀人放火儿多。

连因果也不顶用的时候,还有前生今世,“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多少人听到这里早就不耐烦,谁信呢!?人只信眼睛看到的,人眼看不到前生今世,自然就不信还有“累世报”。但也有很多的人,即使看不到前世今生,依然选择了相信。

在这个世界上,对于一个不愿屈服于动物本能的人、一个良心未泯的人来说,也许只有“信”,才能让自己多一点活下去的勇气吧。

一个“信”字,最简单又最困难。

“前辈,请问何为禅定,要如何修习?”林凡自从灵根被废以后,元气运转不畅,连入定也变得困难,所以这次能有幸见到修心见长的佛法大师,自然虚心求教。

道安:“不止是你,天王也要修习禅定,以无上智慧化解心中戾气。外不著于相是为禅,内不动于心是为定。‘不于三界现身意,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不断烦恼而入涅盘’,如此才是修习真正的禅定。在修心的道路上,不可执着于神通,而急于冒进,而是要仔细体悟不同境界的禅定,在入定境界彻底了悟何为禅定,不执于神通,而大神通自然而来。”

禅定有四个不同的层次,分别为:初禅(离生喜乐)、二禅(定生喜乐)、三禅(离喜得乐)、四禅(舍念清净)。林凡修炼的睡丹功是道家的功法,也讲入定、静心,却没有佛家禅定讲的细致。

而道安大师此时的提醒恰当其时,因为林凡最近对混沌的意境有所领悟,修心的功夫刚刚摸到“断见”的门槛,正要生出神通,如果急于求得神通,没有悟透禅定就进入下一个境界,就好比根基不牢,建不起高楼大厦,所得的神通也不过是小道,以后的修行能达到的顶峰就很有限了。

初禅是把身体空掉,在打坐的过程中感受不到肉身的存在,只有呼吸、杂念存在;随着功夫的加深,杂念少了,呼吸减弱了,说明已进入二禅,能看见、听见自己的呼吸心跳甚至血液的流动、元气的运行;再接下来,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