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其徒杨子嘱曰:“吾将出神,赴老君之约于华山,留魄在此。倘游魂七日而不返。方可将吾魄化之。若七日未满,当好为吾守此魄,勿使倾坏,以违吾言也。”嘱毕,静坐游神而去。
杨徒守尸误化却说其徒受命守尸,加意防护,日夜不敢少休。及其六日,忽见家人驰至,促之曰:“母病十分沉重,死而复醒,专待一见,可急驰归。”杨子大哭言曰:“母病危急,师魂未返,如我去,尸谁与守。”家人曰:“人死固①无复生之理,况死已六日,其中肺肝必腐,犹望其生,是守胶柱之见也!不亦愚乎?况师以我合,亲以天合,孝与友固不能两全,而亲与师又岂容并大?
虽成我之恩,与生我者并重,其中并无缓急之分。纵终事之道,与受命者同,②其内不无常变之别。吾以为师六日虽不终期,失信之罪,犹可逭也。倘亲一旦告终,送死不及,终天之恨,其谁道之,不如便化其尸,速归事母,庶可两全。否则非吾所能及矣?”杨子闻言,一心犹豫。但事既穷迫,不可得兼,只得听之。乃具豆积薪,置尸其上,陈列祭品共輓章,涕泣再拜祭之。輓章曰:母病不可起,师魂犹未归;师言将待践,母命安忍违。舍鱼取熊掌,二者难兼之,涕泣辞灵魂,华山好自依。
③祭毕,燃火取豆抛撒其中。火烈薪多,尸骨须臾化尽。乃望空大哭一场而归,其母已死。
铁拐托魂饿莩却说先生神出华山,随老君西游竺乾诸国,厉蓬莱、方丈,遍游三十六洞天。邀游数日之间,多得老君之道,乃欲辞归,老君笑而不答,为之偈⑤③缯(zèng)缴(zhu)——把丝绳绑在箭上,射鸟用。
④自儆(jǐng)——自己觉悟而下犯过错。
⑤周——满。
①胶柱之见——胶住琴瑟上之格,不能调节音调。比喻拘泥不知变通。
②逭(huàn)——逃避。这里指避免、逃脱。
③须臾(yú)——片刻,极短的时间。
④风莩(piǎo)——饿死的人,莩,同殍。
⑤偈(jì)——佛经中的唱词。
而遣之归。偈曰:辟谷不辟麦,车轻路亦熟;欲得旧形骸,正逢新面目。
先生辞归之期,正当七日,却来茅斋寻魄,毛发无存。徒亦不见。转身见积薪之处。暖气腾腾,幽烟寂寂,始知身尸被化,深怨弟子背盟。游魂到处无依,日夜凭空号叫。遥值饿莩之尸,倒于山侧,猛想老君临别之偈曰:“欲得旧形骸,正逢新面目。”然此饿享之尸,即吾面目也。数固如此,何必尤人?魂正无依,何暇择体?于是乃附饿莩之尸而起。饿莩者,蓬其首,垢其面,坦其腹,跛其足,倚紫色拐杖而行。世传先生之形跛恶者,盖其附饿莩之体,非其本原旧质也。先生既托尸而起,又能辟谷变化;将手中竹杖①以水噀之,成铁。人间多不知其姓名,惟以铁拐先生呼之。
仙丹起死回生却说先生知其徒之母已死,乃自思曰:“彼守我之尸而不终者,迫于母也。彼之母死而不克送者,累于我也。我不为之起死回生,彼将终身抱恨矣!”
于是,手提铁拐,肩背葫芦,迳至杨家。只见杨子哀号哽咽,顿足捶胸,抚棺长恨,欲拔剑自刎。铁拐进前故问曰:“死生有命,不可强求。人子事亲,生尽孝,死尽忠,棺槨衣衾,卜之宅兆,哀戚送之足矣,何必以死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