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赎罪。我等几年,不闻消息,你既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行者道:“恐你诡诈。果然要护唐僧,你可烧洞受绑,引你去见。”那怪即依行事。
两个半云半雾到了庄前。高老见了欢喜,就把他女儿调护身体苏醒,仍然无事。那悟空将怪梆缚,参见唐僧,哀告救度,唐僧不允。那猪再三苦告,情愿皈依佛教。唐僧道:“你既情愿皈依正果,做我徒弟,必须改邪归正,再不许你兴妖怪,你随我取经去也。我与你摩顶受戒,就赐你一个法名,名唤猪八戒。”次日天明,唐僧上马,就要随行。只见高老儿出来,挽留唐僧住歇几日,何期如此去之速也。唐僧道:“师徒在此宝庄厚扰,未得酬谢,取经回日,奏上唐王,必来报谢。”高老儿挽留不住。高老道:“小女多蒙②活命之恩,生死难报,今具薄赆,当作行头,勿嫌其轻少。”唐僧道:“日食充足,自有行头,何必厚礼赆之,决不敢受。”孙行者曰:“金银之物,师父分文不受;但斋饭点心,长者赐,少者不敢辞。”就排素斋,二人吃了斋饭,就拜辞老者,竟投西天进发。
三人在途,晓行夜宿,过一山又一山,行一里又一里,不觉红轮西堕,心急马行迟。又只见前面有一高山,其山甚是高,崖岩险峻,峻峻层层,甚是巍峨。唐僧拍马加鞭,师徒上山顶而去。忽见山半空中,立着一个老僧,扶着杖,口中作歌道:道路已难行,巅崖见险谷,前面黑松林,虎豹皆咆哮。
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①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
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行者闻言冷笑,那禅师化作金光,径上鸟窠而去。长老往上拜谢。行者不喜他说个“野猪挑担子”是骂八戒;“多年老石猴”,是骂老孙。举棒往上乱捣。八戒道:“师兄息怒,这神师也晓得过去未来之事,但看他那‘水①夤(yín)夜——深夜。
②薄赆(jìn)——赆,临别时赠送的财物。这里指薄礼。
①嗔(chēn)——生气。
怪前头遇’这句话,不知验否?饶他去罢!”行者见莲花祥雾近那巢边,只得请师父上马,下山望西而去。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诗曰:猪妖受戒拜三藏,从今改过悉从良;路逢禅师指去路,三人同程往西方。
唐三藏被妖捉获那日正行时,忽然天晚,又见山路边有一村舍。三藏道:“火镜已藏,冰轮来现,幸得道旁有个人家,我们且去借宿,明日早走。”三藏下马,行至门首,慢叫:“施主,贫僧是东土和尚,奉圣旨上雷音寺拜佛求经,适至宝方天晚,欲投尊府借宿。”老儿道:“去不得,西天难取经,要取经在东天去罢。”又道:“一行几众,请至草舍安歇。”三藏道:“多蒙施主不叱之恩。”即命献茶办斋。三藏道:“老施主高姓?”老儿道:“在下姓王。”
三藏说:“老施主先前说西天经难取者何也?”老儿道:“经非难取,只是途中艰苦难行。我们这向西只有三十里路远,有一座山,叫做八百里黄风岭,那山中多有妖怪,故言难取。但长老有这高徒,不必虑也。”款待安排睡下。
次日天晓,老人管待,三众致谢而去。不上半日,果逢一座高山,十分险峻。忽闻一阵狂风大作,有些腥气。只见那山坡下面,一声咆哮,跳出一只斑斓猛虎,慌得三藏跌下马来,倚在路旁。八戒丢了行李,举钯上前,大喝一声“孽畜”,劈头就打,那虎将前左爪抡起,抠住胸膛,在下一抓,滑喇的一声,把个皮剥将下来,站立道旁,喊道:“慢来,慢来,吾当不是别人,乃黄风大王部下的前路先锋。今奉大王严命,在山巡逻,要拿几个凡夫去做酒药。你是哪里和尚,敢动兵器伤我?”八戒骂道:“孽畜!我等不比过路凡夫,乃东土大唐御弟三藏弟子奉旨上西方拜佛求经者。早避他方,让开大路,休惊我师,饶你性命。”妖精那容分说,急近丢个架子,望八戒劈脸来抓。八戒闪过,抡钯就打。那怪手中无器,望下就走。八戒赶去。那怪石丛中取出两口赤钢刀,急抡转身来迎。
两个坡前来往冲撞。行者搀起唐僧,道:“师父你休怕,且坐此等我,老孙去助八戒。”行者掣了铁棒,二下来攻。那怪慌了手脚,使个金蝉脱壳计,打个滚现了原身,依然是只猛虎。行者、八戒赶着那怪,定要除根。那妖见他赶近,又抠着胸膛剥下皮来,铺盖在那卧虎石上,脱其真身,化阵狂风,径回路口。路上那师父正念了《多心经》,被他一把拿住,架长风卷将去了。
把唐僧擒来洞口,按住狂风,双手捧着唐僧,进洞跪下,道:“小将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