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斩首 > 默认卷(ZC) 第十八章

默认卷(ZC) 第十八章

疲惫了。

左驿自古就是皇家驿站,坐落在大运河东岸,故而称为左驿。千百年下来,左驿已由一个单纯的驿站,演变成一座运河重镇。镇上有上万人口,街巷纵横,商家林立,十分繁华。

但古驿站依然保留着使用着,并且是左驿的中心建筑。驿站有三进院,左右两侧还有旁院,院角矗一座钟鼓楼,可以在上头观敌瞭哨。平日,驿站有三十多人的常年驻军,还养几十匹善于奔跑的良马。驿站接待官府信文邮差,也接待过往官员,自然也接待押解粮草、囚犯的官兵。

住在这里极为安全。

马祥被关进了地牢。

马祥没想到,这一关就是几个月。

头一天是驿站的士兵给他送饭。这马祥能理解,老刘和押解他的士兵们在休息,暂把他交给驿站管。可是第二天、第三天,一连多天都是由驿站的人给他送饭。马祥就纳闷了,不是说只休整一天吗?怎么不走啦?老刘他们呢?

马祥向驿站送饭的士兵打听,那小家伙神色慌张,连一句话也不说。

匪首马祥断定出事了。

可是会出什么事呢?火并!这是他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说老刘和他的马队和驻防驿站的士兵发生了冲突,并且吃了大亏,不然老刘怎么不见了呢?可他们都是官家人,有什么理由火并?何况老刘脾气并不暴。

要么,就是老刘把自己移交给驿站,带着他的马队去别的公干了。这倒有可能。据说官府传送文书,也是一站一站移交的,换人换马,奔下一站。如果是这样,那就是老刘和他的马队已经离开左驿。可他们怎么不打个招呼就走了呢。

匪首马祥忽然有点思念他们。老刘人不错,像个邻家大哥。官身不由己,吃这碗饭也不容易。

匪首马祥心情不好起来,感觉失了一个朋友。落到一群陌生人手里,谁知会怎样呢。

隔天,那个小士兵又来送饭。马祥再次打听,究竟地面上出了什么事。问话的时候,匪首马祥甚至和蔼地笑了一下,他怕吓着他。小士兵十七八岁的样子,看上去还是个孩子。但小士兵不答理他,连正眼看一眼都不敢,放下饭碗,锁上门转身就跑。马祥听到他沿台阶往上爬的时候,好像还栽了一个跟头。

现在马祥有点明白了,看来这事还是和自己有关,也许是自己的案子有了变化,比如不送京城了,准备就地正法。不然那小士兵不会吓成那样。

这事有点气人。堂堂大清朝,怎么说话不算话呢。说好进京砍头的,半路上就把老子弄死,窝囊。

匪首马祥在地牢里大叫起来:“哎嗨嗨——送我进京!”但叫了半天,没人理他。马祥盯住上头那个巴掌大的小窗口看,连个麻雀也不见。

隔天送饭,果然换了人,是个系着围裙的火夫,除了一碗饭,还加了一碗豆腐。临死前,给点好吃的,这是惯例,马祥懂。他问火夫,我哪天砍头?火夫笑笑,说伙计你急什么?吃吧。明天还是我给你送饭。

总不会吃肥了再砍吧。

匪首马祥没有吃肥,也没有砍头。

后来火夫又给他送来一床棉被。地牢很小,就像个地窖,不算太冷。只是憋闷得厉害。

转眼深秋。

地牢上那个巴掌大的小窗口,总泛着阴阴的光。一片落叶,遮住半个窗户。地牢里光线更暗。不时有秋雨淅沥,溅进来凉凉的。

马祥已明白,变故和自己也没有关系。世上肯定发生了什么大事,顾不上他了。看来,秋斩是赶不上了。

匪首马祥便有些惆怅。说不定这座地牢会是自己最后的归宿。他并不怕死,但死在这个地方,实在有些不甘心。哪怕提上去,拉到左驿街头砍头也行呀。

火夫仍然来送饭,开始是一日两送,后来改成一日一送,再后来两日一送,甚至三日一送。奇怪的是匪首马祥并不觉得饿。他盼他来地牢,只是希望看见一个人,一个活物。

匪首马祥太寂寞了。地牢里几乎分不清白天黑夜,没有尽头的死一样的寂静,让他感到恐惧。马祥一辈子没怕过什么,现在他知道了,人在世上总会有一怕。其实马祥还有一怕,只是过去从不愿承认,就是怕毛毛虫。现在他承认了。

冬天是悄无声息来到的。

那天,他昏昏沉沉蜷缩在被窝里,醒过来时,往小窗口看了一眼,突然发现那上头落了一层薄薄的雪。

匪首马祥这才感觉到冷。他虚弱得很厉害,只能偶尔爬起来坐一坐,大部分时间是躺着的。地牢里很潮湿,那条薄薄的棉被湿漉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