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山的倾诉――“扶贫司令”彭楚政纪实 > 默认卷(ZC) 亮在深山里的灯

默认卷(ZC) 亮在深山里的灯

观念是灯。新的观念将照亮一片片新的天地……

观念是眼。新的眼光将找到一条条新的致富之路……

扶贫先扶人。扶人先扶领班人。

领班的人是那亮在深山里的灯!

1996年9月。北京。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中国历史上一个异乎寻常的大会正在这里举行。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举行的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都在会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这是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党中央吹响的在我国土地上铲除贫困最强有力的进军号角!

在这之前的1995年3月,李鹏总理在联合国召开的世界首脑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庄严宣告: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

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12亿中国人民在本世纪末向全世界发出的宣言!

贫困,是国际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铲除贫困,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统计资料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些情况:1945年以来,国际社会的财富已经增长了7倍,但现在仍有13亿人口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虽然全球有足够的食物养活每一个人,但有8亿人——其中2亿为儿童——长期营养不良。全世界收入阶梯中处于上层的20%的人口,得到了全球的百分之83%的收入,而底层的20%的人,只得到1.5%。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为铲除贫困而不懈地努力着。他们把仁爱洒到了全球各个贫困的角落……

我们这次在贫困地区采访,无论是在湘西的崇山峻岭中,还是在湘南的大山深处,都不时看到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援建的引水扶贫工程。隆回县用世界银行的低息贷款,修建了数十公里高标准渠道,把县北部六都寨水库的水,调到了县南部的干旱区,使数万亩农田实现旱涝保收。在湘西的花垣县,一天,我们从一座高山上下来,看到一条岩石垒墙,水泥护底的渠道里,清水流淌。这大渠道里的水,通过一条条小渠道,进入广阔的田野,滋润着长势正旺的庄稼。在一处渠道经过公路的地方,我们看到一块石碑。看了碑文后,我们方知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援建的项目。在这个县的雅桥村,老支书领着我们看他们新盖的学校,看他们自己修的村内水泥公路……兴致勃勃地诉说着他们村这些年的变化。有一个问题,我颇为不解,这个村一不靠河,二没大的水塘,更没有水库。当时正值干旱,他们村里的稻田里,水满满的。“你们村稻田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哟,那条渠道!”老支书挥手一指。原来,世界粮农组织援建的这条渠道,正从他们村子旁边流过……

尽管,许多热心人在为消除贫困奋战,然而,全世界的贫困人口不是在减少,而是每天以6.5万的速度在增加!

我国呢?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贫困人口每天以3.1万的速度在减少。

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30.7%,贫困人口达2.5亿。1978年,农村吹开了清新的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的积极性得到空前的调动。一大批自然条件好的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1985年,我国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1.25亿。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比重由1978年的30.7%下降为14.8%,下降了近16个百分点。但是,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对数仍然很大。随着我国政府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到1995年,我国贫困人口减少到6500万。

从1979年到本世纪末,21年中,我国将消除2.5亿人口的贫困。2.5亿,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呢?它占世界总人口的4.5%,占世界贫困人口的19.2%,相当于日本、英国、法国人口之和,或整个美国人口的总数。这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和我国人民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勇气、胆识和魄力!世界上,常有一种声音在叽叽喳喳,叫嚷着要人道呀,要人道。消除贫困,让人人过上温饱的生活,人世间还有什么比这更人道呢?

不把贫困带人21世纪!这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末向国际社会发出的最强音。

不把贫困带入21世纪!这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书写的闪烁着巨大人道价值和光辉的历史。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这只巨轮的舵手们,1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