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14章 伤寒典2

第14章 伤寒典2

论吐(十五)

属性:仲景曰∶病患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中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吐

之,宜瓜蒂散。病患手足厥冷,脉乍结,以客气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饮食不能入者,病在胸中,

当吐之。

曰∶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

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

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按∶此二节,前节言胸有寒者,谓寒邪也,所以当吐;后节言膈上有寒饮,干呕者,谓中寒也,

所以宜温。然则前节之言寒者,言寒邪之实,后节之言寒者,言胃气之虚,均谓之寒,而有虚实之

异。实者宜吐,吐则散也;虚而吐之,则胃气愈虚,病必更甚矣。此等要处,最当详察。

曰∶病胸上诸实,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下痢日十余行,其脉反

迟,而寸脉微滑,此可吐之,吐之痢则止。

曰∶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者,此为吐之内烦也。按∶此以

太阳证有不当吐而吐者,必邪热乘虚入胃,故致内烦也。

一、宿食在上脘者,当吐之。

一、凡用吐药,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

一、寸脉弱而无力者,切忌用吐。

论下(十六)

属性:《论》曰∶三阴皆受病,已入于府者,可下而已。此详义见前六经证。

曰∶脉浮而大,心下反硬,有热属脏者,攻之,不令发汗。按∶此以心下硬而热在脏,即脉虽

浮大者,病亦属里,故不宜发汗,而当攻内也。

曰∶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按∶此以阳明内热而为头痛也,故可攻之。

曰∶阳明病,外已解而潮热者,可攻里也,手足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虽多,而微发热恶寒者,表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

曰∶阳明病,胃中有燥屎者,可攻之。病患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

燥屎也。

曰∶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曰∶阳明病,发热汗多者,热在里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曰∶阳明病,发汗不解,腹满痛者,邪在里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曰∶病腹中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

曰∶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曰∶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或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者,大陷胸汤主之。

曰∶阳明少阳合病,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按∶此一条必须兼脉证而

察之,盖伤寒之脉滑数者多,若无胀痛等证,未必即为宿食,故不可单据滑数之脉,便认作可攻之

证。

曰∶若表已解而内不消,非大满,犹生寒热,则病不除也。按此一条言若非大满,而犹生寒热

者,是表

病犹不除也,尚不可下。

曰∶若表已解而内不消,大满大实坚,有燥屎,自可徐下之,虽四五日不能为祸也。若不宜下

而便攻之,内虚热入,协热遂利,烦躁诸变,不可胜数,轻者困笃,重者必死矣。按∶此一条言

外无表证,内有坚满,然后可下,正以见下不宜轻。轻下者,为祸不小也。

曰∶太阳病,热结耪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若表未解者,不可攻,当先解表。表已

解,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气汤。

一、凡伤寒当下者,不宜用丸药,以丸药不能涤荡热邪,而但能损正气也。又凡治伤寒热邪传里

者,服下药后,仍用盐炒麸皮一升许,将绢包于病患腹上,款款熨之,使药气得热则行,大便必易

通也。

一、脉有忌下者,如《伤寒论》曰∶伤寒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吐,更下

也。寸口脉浮大,而医反下之,此为大逆。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