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22章 杂证谟非风

第22章 杂证谟非风

骨痛之极者,肾之经病。反张戴眼,腰脊如折者,膀胱经病。

一、脏病之稍轻证∶咳嗽微喘,短气,悲忧不已者,病在肺脏。言语无伦,神昏多笑,

不寐者,病在心脏。腹满少食,吐涎呕恶,吞酸嗳气,谵语多思者,病在脾胃。胸胁气逆,

多惊多怒者,病在肝胆。少腹疼痛,二便不调,动气上冲,阴痿,呻吟多恐者,病在肾脏。

一、脏病之危证∶气大急大喘,或气脱失声,色灰白或紫赤者,肺肾气绝。神脱色脱,

昏沉不醒,色赤黑者,心脏气绝。痰涎壅极,吞吐不能,呃逆不止,腹胀之极,色青黑者,

脾胃气绝。眼闭不开,躁急扰乱,懊囊缩,色青灰白者,肝脏气绝。声喑不出,寒厥

不回,二便闭不能通,泄不能禁

者,肾脏气绝。

不治证

属性:凡非风口开眼闭,手撒遗尿,吐沫直视,声如鼾睡,昏沉不醒,肉脱筋痛之极,发直,

摇头上窜,面赤如装,或头重,面鼻山根青黑,汗缀如珠,痰声漉漉者,皆不治。

一、非风之脉,迟缓可生,急数弦大者死。

述古

属性:(共二条,是皆风门论治,故列于此)

华元化曰∶风之厥,皆由中于四时不从之气,故为病焉。有瘾疹者,有偏枯者,有失音

者,有历节者,有癫厥者,有疼痛者,有聋瞽者,有疮癞者,有胀满者,有喘乏者,有赤白

者,有青黑者,有瘙痒者,有狂妄者,皆起于风也。其脉浮虚者,自虚而得之。实大者,自

实而得之。弦紧者,汗出而得之。喘乏者,饮酒而得之。癫厥者,自劳而得之。手足不遂,

语言謇涩者,房中而得之。瘾疹者,自卑湿而得之。历节疼痛者,因醉犯房而得之。聋瞽疮

癞者,自五味饮食、冒犯禁忌而得之。千端万状,莫离于五脏六腑而生矣。

薛立斋曰∶前证若因肾虚阴火而肝燥者,宜用六味地黄丸生肾水,滋肝血。若因怒动肝

火而血耗者,用四物加柴、栀、丹皮、茯苓以清肝火,生肝血。若因脾经郁结而血耗者,用

归脾、四物二汤以补脾气,生肝血。若脾气虚而痰滞者,用二陈加白术、柴胡,健脾以化痰。若因脾虚湿而风痰不利者,用二陈加南星、苍术、防风,胜湿以化痰。若脾经郁而滞者,

用归脾汤加柴胡、半夏。若肾经败液为痰者,用六味丸。

灸法

属性:凡用灸法,必其元阳暴脱,及营卫血气不调,欲收速效,惟艾火为良。然用火之法,惟

阳虚多寒,经络凝滞者为宜。若火盛金衰,水亏多燥,脉数发热,咽干面赤,口渴便热等证

,则不可妄加艾火。若误用之,必致血愈燥而热愈甚,是反速其危矣。

一、凡灸法,头面上艾炷宜小不宜大,手足上乃可粗也。又须自上而下,不可先灸下,

后灸上。

灸非风卒厥危急等证∶

神阙∶用净盐炒干,纳于脐中令满,上加浓姜一片盖定,灸百壮至五百壮,愈多愈妙。

姜焦则易之。或以川椒代盐;或用椒于下,上盖以盐,再盖以姜灸之,亦佳。

丹田、气海∶二穴俱连命门,实为生气之海,经脉之本,灸之皆有大效。

灸非风连脏,气塞涎上,昏危不语等证∶

百会、风池、大椎、肩井、曲池、间使、足三里。

灸口眼歪斜∶

听会(灸眼)、客主人(灸眼)、颊车(灸口)、地仓(灸口)、承浆(灸口)、合谷。

灸手足不遂,偏枯等证∶

百会、肩、曲池、风市、环跳、足三里、绝骨(即悬钟)。

华元化曰∶心风者,宜灸心俞。肺风者,宜灸肺俞。脾风者,宜灸脾俞。肝风者,宜灸

肝俞。肾风者,宜灸肾俞。又治阳脱灸法,见热阵四十六。

非风论列方

属性:***汤(补一)六君子汤(补五)金水六君煎(新和一)大补元煎(新补一)五福饮

(新补六)五味异功散(补四)大营煎(新补十四)小营煎(新补十五)十全大补汤(补二

十)四物汤(补八)归脾汤(补三二)补中益气汤(补三十)二阴煎(新补十)一阴煎(新

补八)加减一阴煎(新补九)三阴煎(新补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