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29章 杂证谟瘟疫2

第29章 杂证谟瘟疫2

减治之。若脉弦而数,胸胁痛而耳聋,少阳证也,宜小柴胡汤加减治之。按此三阳之治,乃古方治瘟

之大略。然此证寒热虚实,无所不有,仍当察治如前,不可拘也。

一、瘟疫初起,而头疼身痛,憎寒发热,脉紧数洪滑,而别无他证,先宜正柴胡饮,或

败毒散,或十神汤。若温疫初起,多阴少阳,脉证无虚者,宜神术散。若瘟疫胸膈满闷,小

柴胡加枳实、橘红。热在内者,仍加黄连。若暑月时行瘟疫,表里俱热甚,宜清火解毒者,

羌活升麻汤。若瘟疫火盛,脉洪大而热躁甚者,三黄石膏汤。若瘟疫热毒上浮,头面俱肿,

目不能开,口干舌燥,咽喉不利者,普济消毒饮。若瘟疫脉洪大,烦躁热渴者,白虎汤。或

兼呕吐者,仲景竹叶石膏汤。若瘟疫发狂谵语,脉洪大滑实,而大便秘结不通者,大承气汤

,或鸡子清饮。若瘟疫内外俱有实邪,大便不通,当表里双解者,防风通圣散。若瘟疫病八

九日不退,而发斑发黄。但脉不虚不浮紧,而腹见痞满者,率可以承气、五苓合服而下之。

若瘟疫头身红赤,肢体热甚,烦躁不能当者。宜用解瘟疫热毒法,及内饮悉尼浆,或用井花

水调玉泉散,俱妙。按以上诸法,乃因时因证,皆阳证实邪之所宜。若瘟疫脉弱无力,或外虽

实而内则虚,或口不喜冷,大便不结之类,即非阳证,不得以身热脉数,俱认为火,虽在暑

月,如理中汤、理阴煎、大温中饮、大补元煎,及前温补诸法,皆当随证必用,此舍时从证

之妙法也。矧夏月尤多伏阴,故凡临此证者,必先察阴阳,次辨虚实,则其要也。宜切识之。

徐东皋曰∶瘟疫六七日不解,以致热入血室,发黄身如烟熏,目如金色,口燥而热结。

以砭针刺曲池出恶血,仍以通圣散兼散兼下。得汗如黄水,粪如黑膏而即愈。按此即此方之

所谓打寒也。其法用手捋上膊,使血聚于臂,以帛缚定,乃用筋夹瓷锋,击刺肘中曲泽傍之

大络,使邪毒随恶血而出,亦最捷之法,穷人用之极效,然非曲池穴也。

大头瘟证治(共三条)

属性:大头瘟者,以天行邪毒客于三阳之经,所以憎寒发热,头目颈项或咽喉俱肿,甚至腮面

红赤,肩背斑肿,状如虾蟆,故又名为虾蟆瘟。大都此证多属风热,然亦有表里虚实之辨。

又外科有时毒证,亦即此也。方治具见本门,当参阅用之。

一、大头虾蟆瘟治法∶凡病在头目,内火未盛者,先当解散,宜正柴胡饮,或败毒散。

若时毒咽喉肿痛,内火不甚,而便利调和者,葛根牛蒡汤。时毒表里俱热,头目俱肿,宜清

宜散者,柴葛煎。若毒在阳明,表里俱热,多头痛鼻干,宜散者,柴葛解肌汤。若时毒三阳

,热极狂躁,咽喉肿痛,宜清兼散者,栀子仁汤。若时毒遍行,邪热上浮,头面俱肿,咽喉

不利者,普济消毒饮。若时毒风热上聚头面,宜升散者,犀角升麻汤。若时气盛行,宜清火

解毒者,羌活升麻汤。若时毒血热烦躁,兼赤斑者,犀角散、人参白虎汤。若时毒内外俱实

,当双解者,防风通圣散。若时毒肿作痛,脉实便秘,宜下者,五利大黄汤,或漏芦

升麻汤,或连翘消毒散。若时毒虽盛,而外实内虚,脉弱神困,凡诸虚证有据者,必当救里

内托,宜参托里散,或托里消毒散。其有阳虚假热,而兼呕恶泄泻者,如六味回阳饮之类

,皆所必用,不可疑也。若头项肿甚,疼痛难忍者,宜用清凉救苦散敷之。或取侧柏叶自然

汁,调蚯蚓泥敷之。

徐东皋曰∶大头虾蟆之候,因风热湿邪在于高颠之上,宜先用败毒散加羌活、黄芩、酒

浸大黄,随病加减,不可峻用降药,虽有硝黄之剂,亦必细细呷之。盖凡治大头瘟者,不宜

速攻,若攻之太峻,则邪气之在上者自如,而无过之中气反受其害而伤人也。且头乃空虚之

地,既着空虚,则无所不致,所以治法当先缓而后急,则邪伏也。缓治以清热消毒,虚者兼

益元气,胃虚食少者,兼助胃气;内实热甚,大便秘结者,以酒浸大黄下之,乃宣热而泄其

毒也,此为先缓后急之法。若先从鼻肿,次肿于目,又次肿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