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38章 杂证谟虚损2

第38章 杂证谟虚损2

此虽非血,而实血之类也。经曰∶白血出者,死。故凡痰之最多最浊者,不可治。一、左右者,阴阳之道路,其有不得左右眠而认边难转者,此其阴阳之气有所偏竭而然,

多不可治。一、凡病虚损者,原无外邪,所以病虽至困,终不愦乱。其有患虚证别无邪热,

而谵妄失伦者,此心脏之败,神去之兆也,必死。一、劳嗽、喑哑声不能出,或喘急气促者

,此肺脏之败也,必死。一、劳损肌肉脱尽者,此脾脏之败也,必死。一、筋为疲极之本

,凡病虚损者,多有筋骨疼痛。若痛有至极不可忍者,乃血竭不能荣筋,此肝脏之败也,必

死。一、劳损既久,再及大便,泄泻不能禁止者,此肾脏之败也,必死。

述古(共四条)

属性:《难经》曰∶损脉之为病奈何?然∶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

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

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脉之病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

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治损之法∶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

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

之法也。不能治其虚,安问其余?故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此中工之所害也。

(宾)按此上损下损之说,其义极精,然有未尽者,犹宜悉也。盖凡思虑劳倦外感等证

则伤阳,伤于阳者,病必自上而下也;**醉饱内伤等证则伤阴,伤于阴者,病必自下而上

也。如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之类,此即自上而下者也。又经曰∶

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此即自下而上者也。盖自上而下者,先伤乎气。故一损损于肺,则病在声息肤腠。二损损于心,则病在血脉颜

色。三损损于胃,则病在饮食不调。四损损于肝,则病为螈疼痛。五损损于肾,则病为骨

痿、二便不禁。此先伤于阳,而后及乎阴,阳竭于下,则孤阴无以独存,不可为也。自下而

上者,先伤乎精。故一损损于肾,则病为泉源干涸。二损损于肝,则病为血动筋枯。三损损

于脾,则病为痰涎壅盛。四损损于心,则病为神魂失守。五损损于肺,则病为喘急短气。此

先伤乎阴,而后及乎阳,阴竭于上,则孤阳无以独生,不可为也。故曰∶心肺损而神衰,肝

肾虚而形敝,脾胃损而食饮不归血气。凡明哲之士,则当察所由,而预防其渐,又何虚损之

可虑?若待源流俱竭,而后归罪于药之不效,医之不良,此其愚也亦甚矣。

《巢氏病源》曰∶夫虚劳者,五劳七伤六极是也。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

曰忧劳,五曰瘦劳。又有肺劳者,短气而面浮,鼻不闻香臭。肝劳者,面目干黑,口苦,精

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心劳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或时鸭溏,口内生疮。

脾劳者,舌本苦直,不得咽唾。肾劳者,背难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黄而有余沥,茎内痛

,**湿生疮,小腹满急。六极

者,一曰气极,令人内虚,五脏不足,邪气多,正气少,不

欲言。二曰血极,令人无颜色,眉发落,忽忽喜忘。三曰筋极,令人数转筋,十指爪甲皆

痛,苦倦不能久立。四曰骨极,令人酸削,齿苦痛,手足烦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动。

五曰肌极,令人羸瘦无润泽,饮食不生肌肉。六曰精极,令人少气,吸吸然内虚,

五脏不足,发毛落,悲伤喜忘。

七伤者∶一曰大饱伤脾,脾伤善噫,欲卧,面黄。二曰大怒逆气伤肝,肝伤少气,目暗。

三曰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四曰形寒寒饮伤肺,肺伤少

气,咳嗽,鼻鸣。五曰忧愁思虑伤心,心伤苦惊,喜忘喜怒。六曰风雨寒暑伤形,形伤发肤

枯夭。七曰大恐惧不节伤志,志伤恍惚不乐。又曰∶七伤者,一曰阴寒,二曰阴痿,三曰里

急,四曰精寒,五曰精少,阴下湿,六曰精清,七曰小便苦数,临事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