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67章 杂证谟头痛

第67章 杂证谟头痛

经义

属性:《五藏生成篇》曰∶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甚则入肾。心烦头痛,

病在鬲中,过在手**、少阴。

《经脉篇》曰∶膀胱足太阳也,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

《脉解篇》曰∶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通评虚实论》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着至教论》曰∶三阳独至者,是三阳并至,并至如风雨,上为巅疾,下为漏病。

《脉要精微论》曰∶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

《平人气象论》曰∶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

《脉要精微论》曰∶厥成为巅疾。痛,剌手阳明与之盛脉出血。

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不已,按人迎于经,立已。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

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

《寒热病篇》曰∶阳迎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之人迎。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

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

《杂病篇》曰∶厥挟脊而痛者至顶,头沉沉然,目KTKT然,腰脊强,取足太阳中

血络。

《奇病论》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岐伯曰∶当有所犯大

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帝曰∶善。

《厥病篇》曰∶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

论证(共二条)

属性: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次辨表里。盖暂痛者,必因邪气;久病者,必兼元气。以暂

病言之,则有表邪者,此风寒外袭于经也,治宜疏散,最忌清降;有里邪者,此三阳之火炽

于内也,治宜清降,最忌升散,此治邪之法也。其有久病者,则或发或愈,或以表虚者,微

感则发,或以阳胜者,微热则发,或以水亏于下,而虚火乘之则发,或以阳虚于上,而阴寒

胜之则发。所以暂病者当重邪气,久病者当重元气,此固其太纲也。然亦有暂病而虚者,久

病而实者,又当因脉、因证而详辨之,不可执也。

一、头痛有各经之辨。凡外感头痛,当察三阳、厥阴。盖三阳之脉俱上头,厥阴之脉亦

会于巅,故仲景《伤寒论》则惟三阳有头痛,厥阴亦有头痛,而太阴、少阴则无之。其于辨

之之法,则头脑、额颅虽三阳俱有所会,无不可痛,然太阳在后,阳明在前,少阳在侧,此

又各有所主,亦外感之所当辨也。至若内伤头痛,则不得以三阳为拘矣。如本经所言,下虚

上实,过在足少阴、**;若《厥病篇》所论,则足六经及手少阴、少阳皆有之矣。《奇病

论》曰∶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凡痛在脑者,岂非少阴之病乎?此内证外证之异,所不

可不察也。(厥病篇义详《类经》)

论治(共五条)

属性:一、外感头痛,自有表证可察,盖其身必寒热,脉必紧数,或多清涕,或兼咳嗽,或兼

脊背酸痛,或兼项强不可以左右顾,是皆寒邪在经而然,散去寒邪,其痛自止,如川芎

、细辛、蔓荆子、柴胡之类,皆最宜也。若寒之甚者,宜麻黄、桂枝、生姜、葱白、紫苏、

白芷之类,随其虚实而加减用之。

一、火邪头痛者,虽各经皆有火证,而独惟阳明为最。正以阳明胃火,盛于头面而直达

头维,故其痛必甚,其脉必洪,其证必多内热,其或头脑振振,痛而兼胀,而绝无表邪者,

必火邪也。欲治阳明之火,无如白虎汤加泽泻、木通、生地、麦冬之类,以抑其至高之势,

其效最速。至若他经之火,则芍药、天花、芩、连、知、柏、龙胆、栀子之类,无不可择而

用之。但治火之法,不宜佐以升散,盖外邪之火,可散而去,内郁之火,得升而愈炽矣,此

为忌也。

一、阴虚头痛,即血虚之属也,凡久病者多有之。其证多因水亏,所以虚火易动,火动

则痛,必兼烦热、内热等证,治宜壮水为主,当用滋阴八味煎、加减一阴煎、玉女煎之类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