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74章 杂证谟咽喉

第74章 杂证谟咽喉

经义

属性:《忧恚无言篇》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详前声喑门)

《阴阳别论》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厥论》曰∶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

《经脉篇》曰∶足阳明之别,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痹瘁喑。三焦,手少阳也。是动则病嗌肿喉痹。小肠,手太阳也。是动则病嗌痛颔肿。肾,足少阴

也。是所生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

《骨空论》曰∶督脉为病嗌干。

《五音五味篇》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

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

《脉解篇》曰∶厥阴所谓甚则嗌干热中者,阴阳相薄而热,故嗌干也。

《奇病论》曰∶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

《杂病篇》曰∶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

《杂病篇》曰∶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

《热病篇》曰∶喉痹舌卷,口中干,烦心心痛,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取手小指、次指、

爪甲下,去端如韭叶。

《缪刺论》曰∶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刺手中指、次指、爪甲

上,去端如韭叶各一。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

贲上,刺足下中央之脉各三。嗌中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出

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六元正纪大论》曰∶少阳司天,三之气,喉痹目赤,善暴死。少阴司天,嗌干肿上。

《至真要大论》云∶岁太阴在泉,嗌肿喉痹。太阳在泉,寒淫所胜,民病嗌痛颔肿。太

阴之胜,喉痹项强。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喉痹头痛嗌肿。

论证(共三条)

属性:喉痹一证,在古方书虽有十八证之辨,而古人悉指为相火。然此证虽多由火,而复有非

火证者,不可不详察也。盖火有真假,凡实火可清者,即真火证也;虚火不宜清者,即水亏

证也;且复有阴盛格阳者,即真寒证也。故《内经》曰∶太阳在泉,寒淫所胜,民病嗌痛颔

肿,其义即此。何后人之弗究也。

一、喉痹所属诸经,凡少阳、阳明、厥阴、少阴皆有此证,具列如前,但其中虚实各有

不同。盖少阳、厥阴为木火之脏,固多热证,阳明为水谷之海,而胃气直透咽喉,故又惟阳

明之火为最盛。欲辨此者,但察其以情志郁怒而起者,多属少阳厥阴;以口腹肥甘,辛热太

过而起者,多属阳明。凡患此者,多宜以实火论治。至若少阴之候,则非此之比。盖少阴之

脉络于横骨,终于会厌,系于舌本。凡阴火逆冲于上,多为喉痹,但少阴之火,有虚有实,

不得类从火断。若果因实火,自有火证火脉,亦易知也;若因酒色过度,以致真阴亏损者,

此肾中之虚火证也,非壮水不可;又有火虚于下,而格阳于上,此无根之火,即肾中之真寒

证也。非温补命门不可。凡此诸经不同,而虚实大异,皆后人所罕知者,独《褚氏遗书》有

上病察下之说,诚见道之言也。

一、咽喉证,总谓之火,则名目虽多,似有不必尽辨者,然亦有不可不辨者。如单乳蛾

、**蛾,及缠喉风之有不同也。盖肿于咽之两旁者为双蛾,肿于一边者为单蛾,此其形必

圆突如珠,乃痈节之类结于喉间,故多致出毒,或宜刺出其血而愈者。若缠喉风则满片**

,多不成脓,亦不必出血,但使火降,其肿自消,此其所以有异,而治之当有法也。

论治(共九条)

属性:一、火证喉痹,悉宜以抽薪饮主之。火不甚者,宜徙薪饮主之。凡肝胆之火盛者,宜以

芍药、栀子、龙胆草为主。阳明胃火甚者,宜以生石膏为主。若大便秘结不通,则宜加大黄

、芒硝之属,通其便而火自降。凡火浮于上,而热结于头面咽喉者,最宜清降,切不可用散

风升阳等剂。盖此火由中,得升愈炽。经曰∶高者抑之,正此之谓。非火郁宜发,及升阳散

火之义。学人于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