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不以此为科套,全不知脉而信口胡猜,试问其心,果亦
有的确之见否?茫然无掳而欲以人子为尝试,良可叹也。故凡诊小儿,既其言语不通,尤当以脉为
主,而参以形色声音,则万无一失矣。然小儿之脉,非比大人之多端,但察其强弱缓急四者之脉,
是即小儿之肯綮。盖强弱可以见虚实,缓急可以见邪正,四者既明,则无论诸证,但随其病以合其
脉,而参此四者之因,则左右逢源,所遇皆道矣。再加以声色之辨,更自的确无疑,又何遁情之
有,此最活最妙之心法也。苦单以一脉凿言一病,则一病亦能兼诸脉,其中真假疑似,未免胶柱,
实有难于确据者。然法不可废,最所当察,故择其得理者,并附于左,亦可以见其概。
钱仲阳曰∶小儿之脉,气不和则弦急,伤食则沉缓,虚惊则促急,风则浮,冷则沉细,脉乱者
不治。
薛氏曰∶凡看脉,先定浮沉、迟数,阴阳、冷热。沉迟为阴,浮数为阳。浮主风,沉迟主虚冷
,实主有热,紧主癫痫,洪主热盛,沉缓主虚泻,微迟有积有虫,迟涩主胃脘不和,沉主乳食难化
,沉细主乳食停滞。紧弦主腹中热痛,牢实主大便秘,沉而数者骨中有热,弦长是肝膈有风,紧数
乃惊风为患,四肢掣颤,浮洪乃胃口有热,沉紧主腹痛有寒,虚濡者有气,又主慢惊,芤主大便利
血。
总论(一)
属性:声由气发,气实则声壮,气虚则声怯,故欲察气之虚实者,莫先乎声音。如《内经》诸篇有曰∶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有曰∶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
不足以言。有曰∶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有曰∶手少阴虚则不能言。有曰∶内夺而厥,则为喑
俳,此肾虚也。华元化曰∶阳候
多语,阴证无声。多语者易治,无声者难荣。凡此皆声音虚实之辨,故彼圣人者,闻声知情,无所
不达,此声音之学,所以不可忽也。
总论(一)
属性:脉要精微论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
;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
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玉版论要篇曰∶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女子
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
五色篇曰∶官五色奈何?曰∶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谓五官。又曰∶以色言病之间
甚奈何?曰∶其色粗以明,沉夭者为甚,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云彻散者病方已。
经脉篇曰∶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
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
凡察色之法,大都青白者少热气,病主阴邪;黄赤者多热气,病主阳盛。青主风气,主肝邪,
主脾胃虚寒,主心腹疼痛,主暴惊伤心胆之气,主惊风,当察兼色以分急慢。白主气虚,甚则气脱
,主无火,主脾肺不足。白兼青者主慢惊,主大小肠泄泻。赤主火,主痰热,主伤寒热证,主烦渴
,主急惊躁扰,主闭桔,主阳邪喘促,主痈疡痘疹。黑属水,主阴寒,主厥逆,主痛极。沉黑主危
笃。黄主积聚,主痞块,主脾病,主胀满,主脾疳。黄兼白者主脾寒脾弱,主气虚神怯。黄兼青者
主脾虚泄泻,主慢脾风。黄兼赤者主疳热。两颧鲜红,或作或止者,谓之面戴阳,乃真阴虚弱,此
非阳证也,不得以热赤同论。
钱氏曰∶左颊为肝,右颊为肺,额上为心,鼻上为脾,下颏为肾,随证施治之。
总论(一)
属性:小儿气血未充,而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此饮食之宜调,而药饵尤当慎也。今举世幼科既
不知此大本,又无的确明见,而惟苟完目前。故凡遇一病,则无论虚实寒热,但用海底兜法,而悉
以散风、消食、清痰、降火、行滞、利水之剂,总不出二十余味,一套混用,谬称稳当,何其诞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