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是又谓之火丹,亦
其类也。故痘家有夹疹、夹麻、夹丹等证,总皆热毒所致,俱当详辨也。
一、麻疹初起,呵欠发热,恶寒咳嗽,嚏喷流涕,宜升麻葛根汤加苏叶、葱白以解肌,切忌大汗。若潮热甚者,加芩、连、地骨皮。谵语者,调辰砂益元散。咳嗽加麻黄、杏仁、麦门冬、石膏。
咳甚热甚者,用凉膈散加桔梗、地骨皮。泄泻者,宜四苓散。便红合犀角地黄汤。吐血衄血,用犀
角地黄汤加山栀。小便赤加木通。
寒热似疟,小柴胡汤。
一、麻疹已出,烦躁作渴者,解毒汤合白虎汤。喘而便闭者,前胡根壳汤加五味子。便秘甚者
,小承气汤。谵语溺闭者,导赤散。小便如泔者,四苓散加车前、木通。谵语如狂者,解毒汤调辰
砂益元散。大小便血者,犀角地黄汤合解毒汤。吐血衄血,解毒汤加炒山栀、童便。泄泻,解毒汤
或四苓散。喘兼泄泻,溺赤涩者,柴苓汤。烦热大渴作泻者,白虎汤加苍术、猪苓。热盛干呕者,
解毒汤。伤食呕吐,***汤。夏月因热作呕,四苓散加人参。
一、麻证初起,及已出已没,一切杂证俱与痘疹大同,但始终药宜清凉。虽曰麻喜清凉,痘喜
温暖,不易常道,然虚则补,实则泻,寒则温,热则凉,方是医家玄妙。故治麻亦有血虚而用四物
汤,气虚而用***汤,伤冷则温中、理中之药,皆当因证而用也。
一、麻证收后,余毒内改,凡寻衣摸床,谵言妄语,神昏志乱者死。如热轻而余毒未除,必先
见诸气色,若有所见,须预防之,始终以升麻葛根汤为主,或四味消毒饮,或六味消毒饮、解毒汤
,随证选用,仍忌鱼腥葱蒜等物。
水痘(二十七)
属性:凡出水痘,先十数点,一日后,其顶尖上有水泡;二日三日,又出渐多;四日浑身作痒,疮头
皆破,微加壮热即收矣。但有此疾,须忌发物,七八日乃痊。
一、水痘亦有类伤寒之状,身热二三日而出者,或咳嗽面赤,眼光如水,或喷嚏,或流涕,但
与正痘不同,易出亦易靥,治以清热解毒为主。
麻疹论列方(二十八)
属性:***汤(补一)五君子煎(新热六)六君子汤(补五)四物汤(补八)六气煎(新因二一)人参
败毒散(散三六)化斑汤(寒三)白虎汤(寒二)大柴胡汤(攻七)小柴胡汤(散十九)甘桔汤(因一
**)解毒汤(痘五一)黄连解毒汤(寒一)麻黄汤(散一)升麻汤(痘一三九)升麻葛根汤(散三十)
透邪煎(新因二三)托里散(痘四)《局方》凉膈散(攻十九)柴归饮(新因十五)清肺饮(痘八七)清
肺汤(痘一四五)柴胡橘皮汤(痘二九)仲景黄苓汤(寒百五)二母散(痘百五十)射干鼠粘子汤(痘七
七)麦门冬汤(痘一四二)导赤散(寒一二二)万氏柴胡四物汤(痘一四三)四苓散(和一八七)柴苓
汤(和一九二)养血化班汤(痘十八)小承气汤(攻二)益元散(寒百十二)门冬清肺汤(痘一四七)大
清汤(痘一五三)泻白散(寒四二)清金降火汤(痘一四九)柴胡麦门冬散(痘二四)贞元饮(新补十九)
柴胡麦门冬散(痘二四)胃关煎(新热九)大连翘饮(寒七八)玄参地黄汤(痘八六)七味安神丸(小七
二)玉钥匙(因一九三)马鸣散(痘一三八)胡荽酒(痘百十八)四味消毒饮(痘四八)犀角地黄汤(寒
七九)芦荟肥儿丸(小百十四)六味消毒饮(痘四九)前胡枳壳汤(痘九四)桂枝葛根汤(痘三七)黄
芩芍药汤(寒百丸)
备用方
属性:具列痘疹方末,所当详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