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为脾土。又目为肝之窍,鼻为肺之窍,口为脾之窍,耳为肾之窍,舌为心之
苗。若痘疹未出之先,但得面中诸部明润者吉,燥暗者凶。又山根为命宫,年寿为疾厄宫,此二宫
红黄光明者吉,青黑昏暗者凶。
三阳之脉皆会于面,正额为太阳脉之所会,唇颏为阳明脉之所居,两耳前后为少阳脉之所过。
痘为阳毒,
故随阳气而先见于面。惟阳明经乃胃与大肠,积陈受腐,血气俱多之处,故痘疹初发,但于本经口
鼻两旁,人中上下,腮颏年寿之间先出现者为吉。如太阳经则水火交战之处,少阳经则木火相并之
乡,若于其位先现者凶。凡起浆收靥亦皆如是。
一、遍身部位皆有所辨,如头为诸阳聚会之处,两颐两颊为五脏精华之腑,咽为水谷之道路,
喉为呼吸之关门,胸腹乃诸阳受气之海,为心肺之所居,脊背乃诸阳之统会,为十二经藏气之所系,
儿此五处稀少者吉。若头额多者,谓之蒙头。颈项多者,谓之锁项。胸前多者,谓之瞒胸。蒙头则
阳毒亢,真阴竭。锁项则出入废,气化绝。瞒胸则心腹近,神失守。两颊两颐多至成片,或如涂朱
,则肝盛克脾。凡此者,至八九日间,多见滑泄泻青,或不能食,最为险候,故皆不宜多也。惟四
肢虽诸阳之本,然乃身所役使,卒伍卑贱之属,故虽多亦不至害。凡起发成浆收靥俱如此也。又心
窝手足心,谓之五心,痘俱多者必重。若头面、胸项、手足细碎稠密一样者,恐气血衰微,脾胃虚
弱,不能周流灌注,则无不危矣。
痘形痘色吉凶(十)
属性:万氏曰∶形乃气之充,色乃血之华,凡看痘者,舍此更无他法。是故形贵尖圆起发,若疮皮浓
硬而平者凶。色贵光明润泽,根窠红活,而惨黯昏黑者凶。然形有起发而或致变者,由色不明润,
根不红活故耳。若痘色光泽,根窠红活,虽平亦为可治。然色以红活为贵,而犹有圈红、红、
铺红之别。圈红者,一线淡红紧附于根下,而无败走之势,吉之兆也。红者,血虽以附而脚跟血
色隐然不聚,险之兆也。铺红者,痘色与肉不分,平铺散漫,凶之兆也。以此察之,则死生可预决
矣。根窠者血之基,脓者血之成,故六日以前专看根窠,若无根窠,必不灌脓;六日以后专看脓色,
若无脓,必不结痂,此必然之势也。
吉证(十一)
属性:一看口唇舌尖红活,无燥白之色者吉。
二看根窠红润圆活,地白分明者吉。
三看心窝额上稀少者,最为顺候。
四看痘顶出来,不焦不紫者吉。
五看颜色无黑陷,痘顶内暗而黄如苍蜡色,外润而黄如油色者吉。
一、凡看痘之法,须察部位,并察多寡。大抵痘少者毒少而吉,痘多者毒甚而凶。如上而头面,
次而咽喉,前而胸腹,后而腰背,下而四肢,凡此五处,但得二三处稀少,而头面别无危证,即吉
候也。若五处通身皆密,即虽颗粒分明,恐气血不能周给,必难尽灌,或既灌而不能收,或既收而
不能脱,客强主弱而外盛内虚,小舟重载而力不胜任,鲜不覆矣。此多寡之宜察,勿谓虽多亦吉也。
凶证(十二)
属性:痘未出而声哑嗾喉者不治。已出五日内见者亦不治。
痘未壮而先抓破无气血者不治。
痰涎壅盛气急者不治。
痘未出已出而神昏气促,躁乱不宁者不治。
腹痛而泻脓血者不治。
肌肉黎黑如被杖者不治。
浆水米粒不入口,或饮食呛喉者不治。
眼中神光不明,珠色转绿转赤者不治。
闭目昏睡,舌卷囊缩者不治。
头温足冷,闷乱饮水者不治。
吐泻不止,药食不停不化,直下及**如竹筒者不治。
胃热发黄,身如橘色,下利者不治。
痘初出即青晦焦黑者不治。
密如蚕种,全不起发,平片花搭者不治。
痘疮痒,寒战不止者不治。
旧有疮疡走漏气血,而敷药不效者不治。故曰∶不怕五心有痘,只怕原疮泄漏。原疮即是未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