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103章 痘疹诠痘疮2

第103章 痘疹诠痘疮2

惟在此时尤为紧要。且痘

出三日内,毒在半表半里之间,关系最重,故妄汗则成斑烂,妄下则成陷伏,寒凉过用必伤正气,

燥热过用则助邪气,虚寒不补则陷伏痒,实热不解则变黑归肾,倘有一瘥,死生立判,医者于此,

不可不为之慎。

一、痘疮见点后,身热稍退,别无内热等证,或色不甚红,顶不甚突者,便有虚象,虽在三五

日内,亦切不可用寒掠之药,恐伤脾胃,为害不小,须以保元汤,或六物煎之类为主,因证加减,

以培养之。

一、痘疮必因热而出,因热而起,若热甚则血躁血枯,其出反难。故于未见点之先,必须察其

寒热,预为调理,若有热证,勿得过用辛热气分等药,恐助火邪,致滋多变。

一、此时最畏泄泻,宜按本条急治之。

一、见点太早者,有吉凶虚实之辨。凡发热一日,或才热便见,必血热毒盛之所致,其证多凶,

但得痘稀而饮食如常,别无他证,则亦无害。若其形气本弱而痘现速者,此营热卫虚,不能约束于

外,故出现太骤,须兼实表,庶可免痒溃烂之患,宜实表解毒汤主之。如发热一日便出而密者,

其证最凶,其毒必甚,此证最忌温补,宜搜毒煎加柴胡主之,或羌活散加牛蒡子、紫草、蝉蜕,或

调保婴丹;热甚者,调退火丹或双解散急治之,可保一二。其有痘虽出早而色不红紫,热不甚者,

此全属表虚之证,如保元汤、六物煎之类,亦所当用。

一、痘出不快者有数证,须审其有无外感内伤,而辨治其所病。如冬月严寒,或非时阴邪,外

闭寒胜而出迟者,宜五物煎加生姜、麻黄、细辛之类主之,或五积散亦佳。如夏月火热熏蒸,以致血热气虚,烦渴发躁而

出迟者,宜人参白虎汤加木通、干葛主之。有因时气不正,为风寒外邪所袭,以致皮腠闭密,发热

无汗而出迟者,其证必头痛鼻塞,四体拘急酸痛,宜疏邪饮、参苏饮、惺惺散之类主之。若本无诸

邪而出不快者,此气血内虚,不能驱毒托送,而留连于内,宜十宣散,或托里消毒散。若气分大虚

而出不快者,宜保元汤、六气煎。血分大虚者,宜五物煎,或六物煎加减主之。若内有所伤,气滞

而出不快者,宜匀气散、橘皮汤加减主之。头面出不快,当用川芎、荆芥、羌活、防风、天麻之类

为引使。胸腹出不快,当用本、升麻、紫苏,及紫草木通汤。四肢出不快,当用桂枝、干葛、甘

草、连须、紫草、葱白,各加生姜为佐,连进二服,出自快矣。

一、痘不起发者,虽证有不同,然卒由血气内虚,不能托送者居多。此中或宜兼解散,或专补

元气,当辨而治之。凡出齐之后,或被风寒所闭,而发热头痛,陷伏不起者,宜羌活散、参苏饮,

加内托等药治之。若红点初出,暗昧干燥不起发者凶,宜四物汤加紫草、红花、丁香、蝉蜕、官桂

,或调无价散,量儿大小与之。若便实内热,隐隐肌肉间不起发者,宜

紫草饮子。若血分微热而毒

不能达者,宜托里消毒散。若气虚气陷不起者,保元汤,或蝉蜕膏加黄。若血虚不起者,芎归汤

、四物汤。若血分虚寒不起者,五物煎。若气分虚寒不起者,保元汤、六气煎。若气血俱虚不起者

,六物煎、托里散。凡以上补助气血等剂,须加好酒、人乳、糯米,更妙。凡发痘之药,用本不同

,有以毒攻毒而发痘者,如用山甲、人牙、蟾酥、蝉蜕之属是也;有解毒清毒而发痘者,如草车、

红花、牛蒡子、犀角、木通、连翘、金银花之属是也;有升提气血而发痘者,如川芎、白芷、荆芥、

升麻、蔓荆子之属是也;有解散寒邪而发痘者,如麻黄、桂枝、柴胡、干葛、防风、紫苏、葱白之

属是也;有行气行滞以通壅塞而发痘者,如丁香、木香、陈皮、浓朴、山楂、大黄之属是也;有益

火回阳、健脾止泻而发痘者,如附子、肉桂、干姜、肉豆蔻之属是也。凡此者孰非托里起痘之法,

然但可以此为佐,而必以血气为主,则在乎四君、四物、十全大补之类,庶乎随手而应,无不善矣。

一、虚证见于报痘之时,即当速为培补,失此不治,必不能灌浆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