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105章 外科钤1

第105章 外科钤1

艾亦小,但灸令微热,

不可令痛。干则易之,每灸一二十壮不论,灸后贴以膏药。隔二三日,又如前再灸,更服大

补气血之药,直至肉平为度。或用炮附子切片三分浓灸之亦可。或用江西淡豆豉为饼,多灸之亦效。

若疮久成漏,外有腐肉,内有脓管,不能收口者,以针头散和

作细条,入口内,外用膏药贴之,待脓管尽去,自然渐平收口。或先用灸法,数日后用

此药亦可,仍内服十全大补等药。

郭氏灸法,疮疽久不收敛,及有脓水恶物,渐溃根深者,用白面、硫黄、大蒜三物,一

处捣烂,看疮大小捻作饼子,浓约三分,安于疮上,用艾炷灸二十一壮,一灸一易。后隔四

五日,用药锭针头散等药,入疮内,歹肉尽去,好肉长平,然后贴收敛之药,内服应病

之剂,调理即瘥矣。

一男子,年逾二十,禀弱,左腿外侧患毒三月方溃,脓水清稀,肌肉不生,以十全大补

汤加牛膝,二十余剂渐愈。更以豆豉饼灸之,月余而痊。

一妇人,左臂结核,年余方溃,脓清不敛,一男子患贴骨痈,腿细短软,疮口不合,俱

用十全大补汤,外以附子饼及贴补药膏,调护得宜,百剂而愈。大凡不足证,宜大补之剂,

兼灸以补接阳气,祛散寒邪为上。

京师董赐,年逾四十,胸患疮成漏,日出脓碗许,喜饮食如常,以十全大补汤加贝母、

远志、白蔹、续断,灸以附子饼,脓渐少,谨调护岁余而愈。(薛按)

用香散药(二十二)

属性:伍氏曰∶气血闻香则行,闻臭则逆。大抵疮疡多因营气不从,逆于肉理,故郁聚为脓,

得香散药则气流行,故当多服五香连翘汤、万金散、清心内固金粉散。凡疮本腥秽,又闻臭

,浊则愈甚。若毒瓦斯入胃,则为咳逆。古人用此,可谓有理,且如饮食调令香美,则益脾土

,养真元,保其无虞矣。

立斋曰∶今人有疮疡,不审元气虚实,病之表里,病者多喜内消,而医者即用十宣散及

败毒散、流气饮之类。殊不知十宣散,虽有参,然防风、白芷、浓朴、桔梗,皆足以耗气

,况不分经络时令气血多少,而概用之乎。败毒散乃发表之药,果有表证,亦止宜一二服,

多则元气反损,其毒愈盛,虽有人参莫能补也,况非表证而用之乎。流气饮乃耗血之剂,果

气结膈满,亦止宜二三服,多则血气愈伤。夫血气凝滞,多因荣卫气弱,不能营运,岂可

用流气饮以益其虚。况诸经气血多寡不同,而流气饮通行十二经,则诸经皆为所损,反为败

证。虽有芎归亦难倚伏。若服之过度,则气虚血耗,何以成脓。苟不察其由,而泛投克伐之

剂,能无危乎。此三药者,其不可轻用亦明矣。河间云∶凡疮止于一经,或兼二经者,止当

求责其经,不可干扰余经也。

槐花酒(二十三)

属性:槐花,治湿退热之功,最为神速。大抵肿毒,非用蒜灸及槐花酒先去其势。虽用托里诸

药,其效未必甚速,惟胃寒之人,不可过用。

滁洲于侍御,髀胛患毒痛甚,服消毒药其势未减。即以槐花酒一服,势逐大退。再以托

里消毒之药而愈。

王通府,患发背十余日,势危脉大。先以槐花酒二服,杀退其势,更以败毒散二剂,再

以托里药数剂渐溃。又用桑柴燃灸患处,每日灸良久,仍以膏药贴之。灸至数次,脓溃腐脱

,以托里药加白术、陈皮,月余而愈。

刘大尹,发背六七日,满背肿痛,势甚危。与隔蒜灸百壮,饮槐花酒二碗,即睡觉。以

托里消毒药十去五六,令以桑枝灸患处而溃,数日而愈。

一上舍,肩患疽,脉数。以槐花酒一服,势顿退。再与金银花、黄、甘草,十余服而平。(薛按)

忍冬酒(二十四)

属性:忍冬酒,治痈疽发背,初发时盒饭服此,不问疽发何处,或妇人乳痈,皆有奇效。如或

处乡落贫家,服此亦便且效。仍兼以麦饭石膏,及神异膏贴之,甚效。

一园丁,患发背甚危,令取金银藤五六两捣烂,入热酒一钟,绞取酒汁温服,相罨患

处,四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