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107章 本草正1

第107章 本草正1

湿诸疮。与黄柏同煎,最逐下焦湿热痿

痹。若内热阴虚,表疏汗出者忌服。

然惟茅山者,其质坚小,其味甘醇,补益功多,大胜他术。

甘草(五)味甘气平,生凉炙温,可升可降,善于解毒。反甘遂、海藻、大戟、芫花。其

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升,下

药得之缓其速。助参成气虚之功,人所知也;肋熟地疗阴虚之危,谁其晓焉?祛邪热,坚筋骨,

健脾胃,长肌肉,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惟中满者勿加,恐其作胀;速

下者勿入,恐其缓功,不可不知也。

黄精(六)一名救穷草。味甘微辛,性温。能补中益气,安五脏,疗五劳七伤,助筋骨,益脾

胃,润心肺,填精髓,耐寒暑,下三虫,久服延年不饥,发白更黑,齿落更生。张华《博物志》言

天老曰∶太阳之草名黄精,食之可以长生。太阴之草名钩吻,不可食之,入口立死。此但以黄精、

钩吻对言善恶,原非谓其相似也。而陶弘景谓黄精之叶与钩吻相似,误服之害人。苏恭曰∶黄精叶

似柳,钩吻蔓生,叶如柿叶,殊非比类。陈藏器曰∶钩吻乃野葛之别名,二物全不相似,不知陶公

凭何说此?是可见黄精之内本无钩吻,不必疑也。

肉苁蓉(七)味甘咸,微辛酸,气微温。味重阴也,降也,其性滑。以其味重而甘温,故助相火,

补精兴阳,益子嗣,治女人血虚不孕,暖腰膝,坚筋骨,除下焦寒痛。以其补阴助阳,故禁虚寒遗

沥**,止血崩尿血。以其性滑,故可除茎中寒热涩痛,但骤服反动大便。若虚不可攻而大便闭结

不通者,洗淡,暂用三四钱,一剂即通,神效。

丹参(八)味微苦、微甘、**,性微凉,无毒。反藜芦。能养血活血,生新血,行宿血,故

能安生胎,落死胎,血崩带下可止,经脉不匀可调。此心脾肝肾血分之药,所以亦能养阴定志,益

气解烦,疗眼疼脚痹,通利关节,及恶疮疥癣,赤眼丹毒,排脓止痛,长肉生肌。

还志(九)味微苦、微辛,气温,阳也,升也。制以甘草汤,浸一宿,晒干炒用。功专心肾,

故可镇心止惊,辟邪安梦,壮阳益精,强志助力。以其气升,故同人参、甘草、枣仁,极能举陷摄

精,交接水火。但可为佐,用不宜多。神气上虚者所宜,痰火上实者当避。

巴戟天(十)味甘微温,阴中阳也。虽曰足少阴肾经之药,然亦能养心神,安五脏,补五

劳,益志气,助精强阴。治阴痿不起,腰膝疼痛,及夜梦鬼交,遗精溺浊,小腹阴中相引疼痛等证。

制宜酒浸,去心微炒,或滚水浸剥亦可。

仙茅(十一)味辛,温,有小毒,阳也。能助神明,强筋骨,益肌肤,培精血,明耳目,

填骨髓,开胃消食,助益**,温利五脏,补暖腰脚。此西域婆罗门僧献方于唐明皇,服之有效,

久秘而后得传。按许真君书云∶仙茅久服,可以长生。其味甘能养肉,辛能养节,苦能养气,咸能

养骨,滑能养肤,酸能养筋,宜和苦酒服之,必效也。然仙茅性热,惟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之,

苦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大能动火,不可不察。凡制用之法,于八九月采得,用竹刀刮去黑皮,切

如豆粒,糯米泔浸两宿,去赤汁,用酒拌蒸之,从巳至亥,制之极熟,自无毒矣。然后曝干捣筛,

熟蜜丸桐子大,每空心酒饮任下二三十丸。忌食牛乳及黑牛肉,恐减药力也。若随群补药中为丸服

之,无所不可。

天麻(十二)一名赤箭,一名定风草。味辛,平,阴中有阳。治风虚眩晕头旋,眼黑头痛,

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利腰膝,强筋骨,安神志,通血脉,止惊恐恍惚,杀鬼精虫毒,及小儿风痫

惊气。然性懦力缓,用须加倍,或以别药相佐,然后见功。

沙参(十三)(反藜芦)一名铃儿草。味微甘苦,气味俱轻,性微寒。能养肝气,治多眠,除

邪热,益五脏阴气,清肺凉肝,滋养血脉,散风热瘙痒,头面肿痛,排脓消肿,长肌肉,止惊烦,

除疝痛。然性缓力微,非堪大用。易老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