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108章 本草正2

第108章 本草正2

气逆上冲,消胸腹急满胀痛,解喉痹,消痰下气,除惊痫烦热,通大肠气

闭干结,亦杀狗毒。佐半夏、生姜,散风邪咳嗽;佐麻黄发汁,逐伤寒表邪;同门冬、乳酥煎膏,

润肺治咳嗽极妙;同轻粉研匀油调,敷广疮肿毒最佳。尤杀诸虫牙虫,及头面斑。元气虚陷

者勿用,恐其沉降太泄。

桃仁(二一二)味苦辛微甘,气平,阴中有阳,入手足厥阴经。去皮尖用。善治瘀血血闭,血

结血燥,通血隔,破血症,杀三虫,润大便,逐郁滞,止鬼疰血逆疼痛膨胀,疗跌扑损伤。若血枯

经闭者,不可妄用。

木瓜(二一三)味酸,气温。用此者,用其酸敛,酸能走筋,敛能固脱。入脾肺肝肾四经,亦

善和胃。得木味之正,故尤专入肝,益筋走血,疗腰膝无力,香港脚引经所不可缺。气滞能和,气脱

能固。以能平胃,故除呕逆霍乱转筋,降痰去湿行水。以其酸收,故可敛肺禁痢,止烦满,止渴。

陈皮(二一四)味苦辛,性温散,气实痰滞必用。留白者,微甘而性缓;去白者,用辛而性速。

泻脾胃痰浊,肺

中滞气,消食开胃,利水通便,吞酸嗳腐,反胃杂。KT逆胀满堪除,呕吐恶心皆效。通达上下,

解酒除虫,表里俱宜,痈疽亦用。尤消妇人乳痈,并解鱼肉诸毒。

青皮(二一五)味苦辛微酸,味浓,沉也,阴中之阳。苦能去滞,酸能入肝,又入少阳、三焦、

胆腑。削坚癖,除胁痛,解郁怒,劫疝疏肝,破滞气,宽胸消食。老弱虚羸,戒之勿用。

槟榔(二一六)味辛涩,微苦微甘,气微温。味浓气薄,降中有升,阴中阳也。能消宿食,解

酒毒,除痰癖,宣壅滞,温中快气。治腹胀积聚,心腹疼痛喘急,通关节,利九窍,逐五膈、奔豚、

膀胱诸气,杀三虫,除香港脚,疗诸疟瘴疠湿邪。《本草》言其治后重如马奔,此亦因其性温行滞而

然。若气虚下陷者,乃非所宜。又言其破气极速,较枳壳、青皮尤甚。若然,则广南之人,朝夕笑

噬而无伤,又岂破气极速者?总之,此物性温而辛,故能醒脾利气,味甘兼涩,故能固脾壮气,是

诚行中有留之剂。观《鹤林玉露》云∶饥能使之饱,饱能使之饥,醉能使之醒,醒能使之醉。于此

四句详之,可得其性矣。其服食之法∶小者气烈,俱以入药。广中人惟能用其大而扁者,以米泔水

浸而待用,每一枚切四片,每服一片;外用细锻石以水调如稀糊,亦预制待用。用时以蒌叶一片,

抹锻石一二分,入槟榔一片,裹而嚼服。盖滨榔得锻石则滑而不涩,锻石、蒌叶得槟榔则甘而不辣。

服后必身面俱暖,微汗微醉,而胸腹豁然。善解吞酸,消宿食,辟岚瘴,化痰醒酒下气,健脾开胃

润肠,杀虫消胀,固大便,止泻痢。又,服法∶如无蒌叶,即以肉桂,或大茴香,或陈皮俱可代用,

少抹锻石,夹而食之。然此三味之功,多在锻石、蒌叶,以其能燥脾温胃也,然必得槟榔为助,

其功始见。此物理相成之妙,若有不可意测者。一、大约此物与烟性略同,但烟性峻勇,用以散表

逐寒,则烟胜于此;槟榔稍缓,用以和中暖胃,则此胜于烟。二者皆壮气辟邪之要药,故滇广中人

一日不可少也。又,习俗之异,在广西用老槟榔,滇中人用清嫩槟榔,广东人多在连壳腌槟榔,亦

各得其宜耳。

乌梅(二一七)味酸涩,性温平。下气,除烦热,止消渴吐逆,反胃霍乱,治虚劳骨蒸,解酒

毒,敛肺痈肺痿,咳

嗽喘急,消痈疽疮毒,喉痹乳蛾,涩肠止冷热泻痢,便血尿血,崩淋带浊,遣精梦泄,杀虫伏蛔,解

虫、鱼、马汗、硫黄毒。和紫苏煎汤,解伤寒时气瘴疟,大能作汗。取肉烧存性,研末,敷金疮恶

疮,去腐肉弩肉死肌,一夜立尽,亦奇方也。

山楂(二一八)味甘微酸,气平,其性善于消滞。用此者,用其气轻,故不甚耗真气。善消宿

食痰饮吞酸,去瘀血疼痛,行结滞,驱膨胀,润肠胃,去积块,亦祛颓疝。仍可健脾,小儿最宜。

亦发疮疹。妇人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者,煎汁入沙糖服之,立效。煮汁洗漆疮亦佳。肠滑者少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