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前,兼治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梦遗精滑等证。
半夏(汤泡)枳实(麸炒)陈皮(各二钱)白茯苓(钱半)人参熟地枣仁(炒)远志(
制)五味(各一钱)炙甘草(五分)
水二钟,生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越鞠丸治六郁胸膈痞满,或吞酸呕吐,饮食不和,疮疥等证。
香附山楂神曲(炒)麦芽(炒)抚芎苍术栀子(炒,各等分)
上为末,水调神曲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滚汤下。丹溪越鞠丸,无山楂、麦芽。
流气丸治五积六聚,瘕痞块,留饮之疾。是皆郁气客于肠胃之间,皮肤之下,
久而停留,变而为痞。此药能通滞气,和阴阳,消旧饮,虽年高气弱,亦可缓缓服之。
木香小茴香橘红菖蒲青皮广术(炮)槟榔萝卜子神曲(炒)麦芽(炒)
枳壳(麸炒)补骨脂(炒)砂仁荜澄茄(各一两)
上为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细嚼白豆蔻仁一枚,食后白汤送下。
(严氏)五膈散治五膈五噎。
人参白术甘草白豆蔻半夏桔梗干姜荜澄茄木香杵头糠沉香(各三分)
枇杷叶(五片,炙,去毛)
水二钟,姜七片,煎七分,温服。
《局方》五膈宽中散治七情四气伤于脾胃,以致阴阳不和,遂成膈噎,一切气逆并治。
青皮陈皮(各五钱)香附(童便浸炒)浓朴(姜汁炒)甘草(各六钱)白豆蔻砂仁丁
香木香(各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盐汤点服。
《选要》十膈散治十般膈气。风、冷、气、热、痰、食、水、忧、思、喜。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枳壳(麸炒)神曲(炒)麦芽干姜(炮)官桂
诃子(煨)三棱(炮)莪术(炮,各一两)浓朴(姜炒)槟榔木香(磨,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白汤调服。如脾胃不和,腹满胀闷,用水一钟,姜五
片,枣一枚,盐少许,煎七分服。
《局方》五噎散治胸膈痞闷,诸气结聚,胁肋胀满,痰逆恶心,不进饮食。
白术南星(制)半夏曲枳壳(麸炒)青皮草果麦芽大腹皮干姜丁香(各一
钱)甘草(五分)
水一钟半,姜五片,煎七分,不拘时服。
嘉禾散一名谷神散。治脾胃不和,胸膈痞闷,气逆生痰,不进饮食,五膈五噎。
白茯苓砂仁薏仁(炒仁)枇杷叶(去毛,姜炙)桑白皮(炒)沉香(磨汁)五味子
白豆蔻炙甘草丁香人参白术(各五分)木香(磨汁)青皮陈皮杜仲(姜汁炒)
谷芽(炒)藿香大腹皮(洗)石斛(酒炒)半夏曲(炒)神曲(炒)随风子槟榔各三分)
上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远服。五噎,入柿干一个;膈气吐逆,入薤白
三寸,枣五枚同煎。
《局方》人参豆蔻汤治嗝噎,宽中顺气。
人参炙甘草白豆蔻石菖蒲(各五分)白术陈皮半夏曲萝卜子(炒研)当归
浓朴(各八分)藿香丁香(各三分)
水一钟半,姜三片,粟米一撮,煎七分服。
《良方》紫苏子饮治嗝噎上气咳逆。因怒未定,便夹气饮食,或食饮毕便怒,以致食
与气相逆,遂成隔噎之候。
真苏子诃子(煨)萝卜子(微炒)杏仁(去皮尖,麸炒)人参(各一钱)木香(五分)青
皮炙甘草(各二钱)
上咀。水一钟半,姜三片,煎七分服。
枇杷叶煎治五噎立效。
枇杷叶(拭去毛尖)橘红(各三钱)生姜(半两)
水一钟半,煎七分,作二次温服。
《统旨》补气运脾汤治中气不运,噎塞。
人参(二钱)白术(三钱)黄(一钱,炙)橘红茯苓(各钱半)砂仁(八分)甘草(炙,五分)
水一钟半,姜一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利膈散治胸痹膈塞不通。
人参白术陈皮赤茯苓前胡(各一钱)干姜桂心诃子甘草(各五分)
水一钟半,姜五片,煎七分,频频服之效。
《发明》人参利膈丸治胸中不利,痰逆喘满,利脾胃壅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