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112章 古方八阵2

第112章 古方八阵2

白术猪苓(各八

分)前胡桂心芍药炙甘草(各五分)

水二钟,姜十片,煎八分,不拘时服。饮酒伤者,加葛根、砂仁。

《外台》茯苓饮治胸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茯苓人参白术(各三两)枳实(二两)陈皮(二两半)生姜(四两)

上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茯苓饮子治痰迷心窍,怔忡不止。

陈皮半夏茯苓茯神麦冬(各钱半)沉香甘草(各五分)

上水一钟半,姜五片,煎七分服。

千缗汤治痰喘不得卧,人扶而坐,一服即安。

半夏(泡,七个)炙甘草皂角(炙,各一寸)生姜(一指大)

水一钟半,煎七分,不拘时服。

玉液汤治七情所伤,气郁生涎,随气上逆,头目眩晕,心忪悸,眉棱骨痛。

半夏(大者六钱,汤泡七次,切片)

上作一服,水钟半,姜十片,煎七分,入沉香末少许,不拘时温服。

(《局方》)四七汤治七情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

咽不下,此七情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痰饮呕恶,皆治之。

半夏(汤泡,钱半)茯苓(一钱二分)苏叶(六分)浓朴(姜制,九分)

水一钟半,生姜七片,红枣二枚,煎八分,不时服。

(《得效》)加味四七汤治心气郁滞,豁痰散惊。

半夏(制,二钱半)浓朴(制)茯苓(各一钱半)苏叶茯神(各一钱)远志石菖蒲甘草

(各五分)

水二钟,加姜、枣煎服。

(《玉机》)泽泻汤治心下有支饮,苦眩冒。

泽泻(五钱)白术(二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

朱砂消痰饮治痰迷心窍,惊悸怔忡。

胆星(五钱)朱砂(二钱半,另研)麝香(二分,另研)

上为末,临卧姜汤调下一钱。

(《深师》)消饮丸治停饮胸满呕逆,腹中水声,不思饮食。

白术(二两,炒)茯苓(五钱)枳实(炒)干姜(炮,各七钱)上为细末,蜜丸,桐子大。

温水下三十丸。

(《秘方》)星香丸治诸般气嗽生痰。

南星(矾水泡一宿)半夏(制同上,共泡之)香附(皂角水浸一周时,各二两)陈皮(去

白,四两)

上不见火为末,姜汁糊丸。每服五十丸,临卧姜汤送下。

祛痰丸治风痰头旋恶逆,胸膈不利。

南星(生)半夏(生)赤茯苓橘红干姜(炮,等分)

上为细末,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不拘时,米饮送下。

天花丸亦名玉壶丸。治消渴引饮无度。

人参天花粉(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麦门冬汤下。

(《局方》)玉壶丸治风痰头痛,亦治诸痰。

南星(生)半夏(生,各一两)天麻(五钱)白面(三两)上为末,水和为丸,桐子大。每服

三、五十丸,用水一大盏,煎沸入药,煮令药浮即熟,漉出放温,别用生姜汤下。

一方∶用南星、半夏各二两俱制,天麻、白矾各五钱,共为末,以姜汁糊丸,如胡椒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

玉液丸治风热痰涎壅盛,利咽膈,清头目,止咳嗽,除烦热。

半夏(汤泡,焙为细末)枯矾(研细,各十两)寒水石(赤为末,水飞,三十两)

上研匀,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淡姜汤下。

(洁古)玉粉丸治气痰咳嗽。

南星半夏(各一两,俱汤浸)橘红(二两)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人参、生姜汤任下,食后。

(《瑞竹》)杏仁丸治久嗽,及老人咳嗽,喘急不已,睡卧不得,服此立效。

杏仁(去皮尖,炒)胡桃肉(去皮)

上等分,研为膏,加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细嚼,姜汤下。

许学士神术丸治痰饮。此足阳明、太阳治湿发散之剂也。

茅山苍术(一斤,米泔浸一宿,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