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往来,喜呕,或日晡发热,胁痛耳聋
,郁怒疟等证。
柴胡(半斤)半夏(半升)人参黄芩生姜甘草(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
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
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
,小便不利者,去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三两,温覆取微汗
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按∶上方乃汉时古数也,今方改用柴胡(二、三钱)半夏黄芩(各一、二钱)人参(二、三
钱)甘草(五、七分)
上加姜、枣,水煎服。
(薛氏)加味小柴胡汤亦名柴胡栀子散。治乳母肝火发热,致儿为患,及风热生痰等证。
即前方加丹皮、栀子。
《良方》加味小柴胡汤治伤寒胁痛,及少阳厥阴热疟。
即前方小柴胡汤加枳壳(面炒)、牡蛎粉
加姜三片,枣二枚,水二钟,煎服。
加减小柴胡汤治脉弦,寒热,腹中痛。
即前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
加姜、枣,水煎服。
柴胡石膏汤治少阳阳明外感挟火,头痛口干,身热恶寒拘急。
柴胡(二钱)石膏(三钱)甘草(一钱)
上用姜、水煎服。气虚者,加人参。
大柴胡汤方在攻阵。治表证未除,里证又急,汗下兼行,宜此。
柴平汤方在和阵。治湿疟一身尽痛。
柴苓汤方在和阵。治身热烦渴泄泻。
加减柴苓汤方在和阵。治诸疝。和肝肾,顺气除湿。
(仲景)四逆散治阳气亢极,血脉不通,四肢厥逆,在臂胫之下者。若是阴证,则上过
于肘,下过于膝,以此为辨,乃不当用此也。
柴胡芍药甘草枳壳(各等分)
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日三服。嗽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悸者,加桂五分;
腹痛,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浓煎韭白汤调服。
(仲景)葛根汤治太阳伤寒,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及太阳阳明合病下利者。此即桂
枝汤加麻黄、葛根也。
葛根(四两)麻黄(去节)生姜(各三两)桂(去皮)芍药甘草(炙,各二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
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升麻葛根汤治伤寒阳明经证,目痛鼻干不眠,无汗恶寒发热,及小儿疮疹疫疠等证。
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各等分)
水二钟,煎一钟,寒多,热服;热多,温服。
柴葛解肌汤此《槌法》加减方。治足阳明证,目痛鼻干不眠,头疼,眼眶痛,脉微洪者。
柴胡干葛甘草黄芩芍药羌活白芷桔梗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槌法加石膏末一钱煎之,热服。本经无汗恶寒者去黄芩,冬
月,加麻黄;他时,加苏叶。
葛根葱白汤治伤寒已汗未汗,头痛。
葛根芍药川芎知母(各二钱)生姜(二钱)葱白(五寸)
水二钟,煎一钟服。
连须葱白汤治伤寒已汗未汗,头痛如破。
连须葱白(切,半片)生姜(二两)
水三钟,煎一钟半,分二服。
《局方》参苏饮治四时感冒伤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及伤风咳嗽声重,涕唾稠粘
,潮热往来。此药解肌宽中,孕妇伤寒、痘疹并治。
人参苏叶干葛前胡陈皮枳壳半夏茯苓(各八分)木香桔梗甘草(各五分)
水二钟,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热服。
加减参苏饮方在痘疹。治痘疹初热见点,解利之药。
败毒散亦名人参败毒散。治四时伤寒瘟疫,憎寒壮热,风湿风眩项强,身体疼痛,不
问老少皆可服。或岭南烟瘴之地,疫疠时行,或处卑湿,香港脚痿弱等证,此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