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115章 古方八阵5

第115章 古方八阵5

胡桔梗羌活防风黄芩黄连连翘枳壳荆芥白芷川芎射干甘草

水一钟半,姜三片,煎服。有痰者,加竹沥、姜汁调服;如秘结热甚者,先加大黄煎服

,利二三行后,根据本方加人参、当归调理。

(河间)六神通解散治发热头痛,脉洪身热无汗。《槌法》有川芎、羌活、细辛三味。

麻黄甘草(各一钱)黄芩苍术(各二钱)石膏滑石(各钱半)豆豉(十粒)

水二钟,加葱、姜同煮一钟,温服。

(仲景)小陷胸汤治小结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半夏(三钱)黄连(钱半)栝蒌仁(二钱,此非古数)

上先以水二钟,煎栝蒌至一钟半,乃入二药同煎至八分,温服。原方用黄连一两,半夏

半升,栝蒌实一枚,水六升,如法煮二升,分三服。

鸡子清饮治热病五、六日,壮热之甚,大便秘结,狂言欲走者。

鸡子(二枚,取清)芒硝(细研)寒水石(细研,各二、三钱)

上以用新汲水一盏调药末,次下鸡子清搅匀,分二服。按∶此法似不若以悉尼浆调二药服之更妙。

(仲景)黄连阿胶汤治少阴伤寒,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

黄连(四两)黄芩(一两)芍药(二两)阿胶(三两)鸡子黄(二枚)

上以水五升,先煮前三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

七合,日三服。

栀子仁汤治发热潮热,狂躁面赤咽痛。

栀子赤芍大青知母(各一钱)升麻柴胡黄芩石膏杏仁甘草(各二钱)豆豉(百粒)

水煎温服。一方无豆豉。又六味栀子仁汤在外科八。

(仲景)栀子豆豉汤治伤寒烦热懊。可为吐剂。

栀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

上用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再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仲景)栀子浓朴汤治伤寒下后,余邪未清,心烦腹满,起卧不安者。

栀子(十四枚,擘)浓朴(四两,姜炙)枳实(四两,炒)

以上三味,用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仲景)栀子干姜汤治伤寒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若病患旧有微溏者不可用。

栀子(十四枚,擘)干姜(三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仲景)栀子柏皮汤治伤寒身黄发热者。

栀子(十五枚)甘草(一两)黄柏(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解瘟疫热毒

瘟疫八、九日后,已经汗下不退,口渴咽干,欲饮水者,以蚯蚓粪名六一泥不拘多少,

擂新汲水饮之,或用晚蚕砂亦可。其热甚者,用新青布以冷水浸过,略挤干,置患人胸上,

以手按之良久,布热即易之,须臾,当汗出如水,或作战汗而解。夏月极热用此法,他时不可用。

漏芦丹麻汤方在外科。治时毒头面**。

黄连香薷饮方在和阵。治伤暑中热。

《局方》泻心汤治心火。

用川黄连去须,为极细末。每服一字,或五分,或一钱,或汤或散,临卧服。

(仲景)甘草泻心汤亦名半夏泻心汤。呕而肠鸣,心下痞者,此方主之。此方辛入脾而

散气,半夏、干姜之辛以散结;气苦入心而泄热,黄连、黄芩之苦以泄痞热;脾欲缓,急食

甘以缓之,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缓之也。

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干姜黄芩甘草(炙)人参(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仲景)生姜泻心汤治伤寒汗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

气,腹中雷鸣下利者。

生姜(四两,切)甘草(炙)人参黄芩(各三两)干姜(一两)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方无生姜,

即名半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