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足前成半斤。
《良方》九宝丹调理脾胃,止泄泻。
人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干姜(炮)木香藿香(去土)诃子(去核)肉豆蔻
(面炒,各一钱)
水一钟半,加姜煎,食远服。
《济生》四柱散治本元气虚,真阳耗散,脐腹冷痛,泄泻不止。
人参附子(炮)白茯苓木香(各一两)
上咀,每服五、七钱,水一钟半,煨姜五片,盐少许,食远煎服。滑泄不止,
加肉豆蔻、诃子,名六桂散;《活人》有白术,无诃子。
(仲景)白通汤治少阴病下利。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白通加猪胆汁汤,即于前方加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治少阴下利,无脉,干呕而烦者。服汤后,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仲景)桃花汤治少阴伤寒,下利便脓血。
赤石脂(一斤,一半筛末,一半全用)干姜(一两)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所筛赤石脂细末方寸匕,搅匀服之
,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洁古)浆水散治暴泻如水,周身汗出,一身尽冷,脉微而弱,气少不能语者,甚者加吐,即为急证。
半夏(一两,制)附子(制)炮姜肉桂甘草(各五钱)良姜(二钱半)
上为末。每服三钱,浆水一钟半,煎至半钟,热服。
《澹寮》附子茴香散治气虚积冷,心腹绞痛,泄泻食少。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七分)附子(制)炮姜(各五分)茴香肉豆蔻(各四分)木
香(三分)丁香(五粒)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服。
《本事》五味子散治肾泄,在侵晨及五更作泻,饮食不进,不时去后。
五味子(炒,二两)吴茱萸(炒,一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为丸尤效。
《本事》二神丸治脾胃虚寒,不思饮食,泄泻不止。
肉豆蔻(生用,二两)破故纸(炒,四两)
上为末,用大肥枣四十九枚,入生姜片四两同煮,以枣烂为度,去姜,取枣肉捣药为丸
,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汤下。
(薛氏)四神丸治脾肾虚寒,大便不实,饮食不思,及泄痢腹痛等症。
破故(炒,四两)肉豆蔻(面煨)五味子(各二两)吴茱萸(汤浸,炒,一两)
上为末,用大枣百枚,同姜八两煮烂,取肉捣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
白汤下。按∶此丸不宜用枣,但以姜汁煮面糊为丸更佳。
《澹寮》四神丸治脾肾泄,清晨溏泻。
破故(炒,四两)肉豆蔻(二两)木香(半两)小茴香(炒,一两)
上为末,姜煮枣肉为丸,桐子大。白汤送下。
《医林》四神丸治寒疝胀痛不已。
荜澄茄木香(各半两)吴茱萸(半酒浸,半醋浸)香附(各一两)
上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盐汤或乳香葱汤任下。
《集要》四神丸方在补阵。治小便频数不禁。
五味子丸治下元虚寒,火不生土,以致命门不暖,关门不闭,名曰肾泄,亦名脾肾泄。
人参白术(炒)北五味子(炒)破故(炒,各三两)山药(炒)白茯苓(各两半)吴茱萸
(汤泡,炒)川巴戟(去心,炒)肉果(面煨,各一两)龙骨(,五钱)
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百余丸,食前白汤或米汤任下。
《得效》荜茇丸治滑泄中寒者宜之。
荜茇川姜(炮)丁香(不见火)附子(炮,去皮脐)良姜胡椒吴茱萸(汤浸,炒,
各一两)山茱萸草豆蔻(去皮,各半两)
煮枣肉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食前陈米饮下,日三服。
《局方》肉豆蔻丸治脾胃虚弱,胀满,水谷不消,脏腑滑泄。
肉豆蔻(面煨)苍术(制)干姜(炮)浓朴(制)陈皮(各四两)炙甘草茴香(炒)肉
桂川乌(炮,去皮脐)诃子肉(各二两)
上用汤浸蒸饼为丸,梧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