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116章 古方八阵6

第116章 古方八阵6

逆加人参汤治伤寒恶寒,脉微而复利。即于前方内加人参一两。

(仲景)四逆加猪胆汁汤治伤寒吐下后,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脉微欲绝者。

即于四逆汤内加入猪胆汁半合。

(仲景)茯苓四逆汤治伤寒汗下后,病仍不解,烦躁者。

茯苓(六两)人参(一两)甘草(炙,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七合,日三服。

茱萸四逆汤治厥阴中寒,小腹痛甚。

吴茱萸(汤泡)附子(炮)干姜(各二钱)炙甘草(钱半)

水一钟半,煎七分,热服。

(韩氏)茵陈四逆汤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

茵陈(二两)炙甘草(一两)干姜(炮,两半)附子(一个,炮,作八片)

上分四帖,水煎服。

(仲景)当归四逆汤治伤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或下利脉大,肠鸣者,虚也。及其

人内有久虚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各三两)甘草通草(各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四逆散方在散阵。治阳邪**,血脉不通,四肢厥逆。

(仲景)附子汤治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并治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

附子(二枚,去皮,破八片)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茯苓(各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三因》附子汤治风寒湿痹,骨节疼痛,皮肤不仁,肌肉重着,四肢缓纵。

附子(生)白芍药桂心甘草白茯苓人参干姜(各三两)白术(一两)

上咀。每服四钱,水煎服。

生附汤治寒湿腰痛。

附子(生用)白术茯苓牛膝浓朴干姜炙甘草(各一钱)苍术杜仲(姜炒,各二钱)

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参附汤方在补阵。治元阳不足,喘急呃逆,呕恶厥冷等证。

(仲景)术附汤方在补阵。治中寒中气不足,逆冷,痰盛,口噤等证。

附汤方在补阵。治气虚阳弱,虚汗倦怠。

《济生》术附汤方在补阵。治寒湿腰冷重痛,小便自利。

《金匮》桂枝附子汤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

浮虚而涩者。

桂枝(四两,去皮)生姜(三两,切)附子(三枚,炮,去皮,各破八片)甘草(三两,炙)大枣

(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分温三服。

《金匮》白术附子汤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

虚浮而涩,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枝,此方主之。

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甘草(炙,一两)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日服都

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金匮》甘草附子汤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

,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此主之。

甘草(炙)白术(各二两)附子(二枚,炮,去皮)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

后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

《良方》姜附汤治霍乱转筋,手足厥冷,或吐逆身冷,脉微急,用此药救之。此即仲景干姜附子汤。

干姜(一两)附子(一个,生用)

上每服半两,水煎。外科姜附汤有人参、白术。

生姜附子汤治岭南瘴厉,内虚发热,或寒热往来,呕痰吐逆,头疼身痛,或汗多烦躁

引饮,或自利小便赤,兼主卒中风。

附子(一枚,如法制,分四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