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即愈。
耳流脓方
用菖蒲根水洗净,捣取汁,先以绵将耳中脓水搅净,然后将蒲汁灌入荡洗数次
,全愈最妙者。
白龙散治小儿肾热上冲于耳,生脓作痛,或因沐浴水入耳中,亦令作脓,谓之耳,
久而不愈则成聋。
枯矾黄丹龙骨(各五分)麝香(一分)
上为极细末。先以绵杖子展尽耳内脓水,用药一字,分掺两耳,日二次。勿令风入。
百虫入耳。
用香油滴入耳中即出。《本事方》用白胶香烧烟熏耳中,暖即出。一方用葱涕灌入,活
者即出。一法用生姜擦猫鼻,其尿自出,取尿滴入,虫即出。或以麻油滴耳则虫死。或以炒
芝麻枕头,则虫亦出,但不若猫尿之捷也。
蜈蚣入耳。
用姜汁滴入,或韭汁、鸡冠血滴入俱好。
暴聋灸法
用小苍术一块长七分,一头削尖,头截平,将尖头插入耳内,平头上用箸头大艾炷灸之
,轻者七壮,重者十四壮,觉耳内有热气则效。
又方∶用鸡心槟榔一个,将脐内剜一窝如钱眼大,实以麝香,坐于患耳内,上以艾炷灸
之,不过二、三次即效。
塞耳聋
用大蒜一瓣,一头剜一坑子,好巴豆一粒,去皮,慢火炮令极熟,入在蒜内,以新绵裹定塞耳中。
龙脑膏
龙脑(一分)椒目(五分)杏仁(去皮,二分)
上件捣研匀,绵裹枣核大,塞耳中,日二易之。
杏仁膏治耳中汁出,或痛或脓。
上用杏仁炒令赤黑,研成膏,绵裹内耳中,日三、四度易之,或乱发裹塞之亦妙。
一方治耳卒痛或水出,用杏仁炒焦为末,葱涎搜和为丸,以绵裹塞耳,又治耳聋兼有脓。
通圣散
穿山甲(炙)蝼蛄(各五分)麝香(一分)
上为细末,以葱涎和剂塞耳,或用少绵裹塞之,或用葱管盛药末塞耳中。
通耳法
瓷石(用活者,如豆一块)穿山甲(烧存性,为末,一字)
上二味,用新绵裹塞患耳内,口中衔生铁少许,觉耳内如风雨声即愈。
以下面鼻方
属性:《医林》川芎散治风寒鼻塞。
川芎本细辛白芷羌活炙甘草(各一两)苍术(米泔浸,五两)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葱白三寸,煎服。
《济生》辛夷散治肺虚为四气所干,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或气不通,不闻香臭。
辛夷川芎细辛白芷升麻防风羌活本炙甘草木通(各等分)一方有苍耳子(减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温肺散治闭塞阳明鼻塞。
升麻黄丁香(各一钱)羌活葛根炙甘草防风(各五分)麻黄(不去节,二钱)
水二钟,葱白二茎,煎八分,食远热服。
《千金》细辛膏治鼻塞脑冷,清涕常流。
细辛川芎川椒黑附子(炮,去皮脐)干姜吴茱萸(各二钱半)桂心(三钱)皂角屑(钱半)
上将诸药用米醋浸过宿,次用猪脂二两熬油,入前药,煎附子色黄为度,以绵蘸药塞鼻中。
《三因》苍耳散治鼻流浊涕不止,名曰鼻渊。
苍耳子(炒,二钱半)辛夷仁薄荷叶(各五钱)白芷(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葱汤或茶清食后调下。
神愈散治风热在肺,鼻流浊涕,窒塞不通。
细辛白芷与防风,羌活当归半夏芎,桔梗陈皮茯苓辈,十般等分锉和同,三钱薄荷姜煎
服,气息调匀鼻贯通。
醍醐散治伤风鼻塞声重。
细辛(半两)川芎(一两)薄荷(一两半)川乌(炮,去皮脐)白芷甘草(各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葱茶汤或薄荷汤下。
《良方》防风汤治鼻塞不闻香臭。
防风麻黄官桂(各半两)升麻木通(各一两)栀子(七枚)石膏(三两)
上咀。每服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
《宣明》防风汤治鼻渊脑热渗下,浊涕不止,久而不已,必成衄血之证。
防风(一两半)人参麦冬炙甘草川芎黄芩(各一两)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