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气血虚者,虽溃去亦不能愈。盖此与必效散相为表里,皆攻毒去邪之药也。
羊胆膏(二二五)治痔漏、下疳疮。
腊月取羊胆一枚,入片脑末一分,置风处挂干。用时以凉水化开,颊敷患处,内服槐
子酒,或加味泻肝汤。
若得熊胆更佳。如眼痛者,点之尤效。
水银枣子膏(二二六)治虫痔痒不止。
水银(一两)枣肉(二两)
上和研水银不见星,捻如枣核状。薄绵裹,纳**中,明日虫出。若痛,加韶粉三分丸
纳之。
熊胆膏(二二七)治痔痛极效。
熊胆(五分)冰片(一分)
上研细。用井**调,鸡翎扫痔上。
蜗牛膏(***)敷痔痛极效。
蜗牛(一枚,负壳有角者)冰片麝香(各少许)
上同研烂,以瓷器盛,次早取汁敷痔上。
芫花线(二二九)系痔漏瘤核。
用芫花一握,洗净,入木臼捣烂,加少水绞汁,于石器中熳火煎成膏,将丝线于膏
内度过,晾干。以线系痔,当微痛,候痔干落,以纸捻蘸膏纳窍内去根,当永除根也。一方
只捣汁浸线一夜用,不得使水。
枯痔水澄膏(二百三十)治痔护肉。
郁金白芨(各一两)一方加黄连。
上二味为细末。如患内痔,候登厕时翻出在外,用温汤洗净,侧卧于床,其痔即出。
用蜜水调药得中,以篦篾涂谷道四边好肉上,留痔在外,以纸盖药上良久,然后用后枯药搽
痔上,仍用笔醮温水于纸上润之,勿令药干及四散。
好白矾(四两)生信石(二钱半)朱砂(一钱,研极细)
上各研为细末;先将砒入紫泥罐底,次将矾末盖之,用火令烟尽,其砒尽从烟去,
止借砒气于矾内耳;将矾为极细末,看痔头大小,置矾末于掌中,乃入朱砂少许。以唾调稀,
用蓖篾涂痔上周遍,一日三上,看痔头颜色焦黑为效。至夜有黄水出,切勿他疑,水尽为妙。
至中夜,上药一遍,来夜依然上药三次,有小痛
不妨。换药时以碗盛温汤,用笔轻洗去旧药,更上新药,仍用护肉药,间用荆芥汤洗之。三
两日之后,黄水出将尽,可于药中堵朱砂,减白矾,则药力即缓?三两日即可增减,渐渐取之,
庶不惊人。全在看色增减,敷药浓薄,方是合法。此药只是借砒信之气,又有朱砂能以解之。
一方士将此二方在京治人多效,致富。一富商以百金求得之,录于予,予虽未用,传人无不
言效。但枯药则赵宜真炼师已刊于《青囊杂纂》,如神。
《千金方》则未见刊传。大抵今人言能取痔者,皆此方也。其有气血虚或挟内邪者,还当
兼治其内,庶不有失。
如神千金方治痔无有不效。
好信石(黄明者三钱打如豆粒)明白矾(一两,为末)好黄丹(飞砂,五钱)蝎梢(七个,洗净,
瓦上焙干为末)草乌(光实者,去皮生研,五钱)
上用紫泥罐先将炭火红放冷拭净,先下明矾烧令沸;次下信入矾内拌匀,文武火,
候沸再搅匀,次看罐通红烟起为度,将罐掇下,待冷取研为末,方入黄丹、草乌、蝎梢三味,
再同研极细,以瓷罐收贮。如欲敷药,先煎甘草汤或葱椒汤洗净患处,然后用生麻油调前药,
以鹅毛扫药痔上,每日敷药三次,必去黄水如胶汁,则痔头渐消。其年远者,不出十日可取尽,
日近者俱化为黄水。连根去净,更搽生肌之药。凡五痔皆可去之。此乃临安曹五方,为高宗取
痔得效,后封曹官至察使。
《秘传》正骨丹(二三二)治跌打损伤,骨折血瘀,而伤之重者,用此可续筋骨。
降真**香没药苏木松节自然铜(醋七次)川乌(炮)真血竭(各一两)
地龙(去土,酒浸烘干)生龙骨(各一钱)土狗(十个,浸油内死,烘干)
上十二味,共重八两八钱,同为末。每服五钱,随病上下酒调服。觉药自顶门而至遍身,
搜至病所,则飒飒有声,而筋骨渐愈,病患自知之。服药后仍服人参、白术、黄、当归、
川芎、肉桂、甘草、白芷、浓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