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就要走。
赵兵拦住老陈去路:“老陈,最后问你一个事,你是管仓库的,那些货你不给我了,总得有一个人收了吧?是谁?让我输个心服口服。”
老陈瞥了赵兵一眼,没好气的说道:“李墨林拿走了,我都没有说话的余地,你要去找他算账?”
整个邵洲市的个体户中,有一个传奇般的人物,那就是李墨林。
只要是做小生意的商贩,几乎都知道李墨林的大名。
李墨林可是他的“偶像”,也是他们做生意的终极目标。
赵兵愣愣站在原地,看着老陈渐行渐远,嘴里骂骂咧咧:“我艹,你都是李十万、李百万了,跟我们争什么生意呀?”
虽然赵兵心里很不爽,但他也没有办法,没拿到货,只能空手而归。
…………
李墨林大概也知道,自己这么做,肯定会影响一部分人发财的,因为货都被自己拿走了,材料也被自己拿走了,其他那些想要通过关系在国营厂拿货、拿材料的人就没得做了。
现实就是这样,当有更大的资本跟你抢食时,你就只有老老实实等着被“吃掉”的份。
虽然李墨林手里的事多,水库修建、池塘挖掘、五金厂、木炭厂、汽水厂、市里的会所建设、县里和国营厂合伙做的外发订单,看着事一大堆。
刚开始的时候李墨林确实是忙,但现在水库是官方在管,李墨林只要等修建好,自己接受管理、运营就行;池塘李墨林干脆交给任泰和那一群专家在折腾,反正李墨林自己也不可能比他们更懂养鱼;五金厂有潘家父子在管着;木炭有李成军在管着;汽水有张太祥在管;火柴有张永寿在管;市里的会所还在建设,也丢给了徐雅宁去折腾,徐雅宁的能力有些欠缺,但李墨林跟市里几个熟人打了招呼,慢慢折腾呗,反正李墨林不指望那个赚钱;跟国营厂的合作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郭凤鸣、金海波和苗刚在做,另外一部分则是胡小军在做。
另外就是财务主要是何秀萍在管,李墨林对自己媳妇还是很放心的,如果有一天媳妇都跟自己耍心眼,他做人也就太失败了。
业务有闫来福在管,反正现在也不扩张业务,主要是维护现有的客户。
送货有苗顺发和江庆盛,他们两个人倒是很忙,什么地方要用车,都是叫他们两个跑。
如此一来,李墨林反而没有太多的事可做,看到哪里不对,就去把负责人训一顿,然后指点两句就算完事。
李墨林很清楚,现在自己的产业不可能快速扩张的,可以让下面的人多犯错,多改正。
这个世界上天生就会管理的人很少,大多数都是在不停学习、犯错、改正中进步的,现在李墨林有足够的时间和成本去培养这一群人,只要他们的管理能力起来了,等自己产业爆发式增长时,才不会出现人才缺口。
就算有了这么多人,李墨林还是担心到时候人手不够用,一直想从基层找更多优秀的“苗子”出来,然而结果让人很失望。
从泥腿子里找管理人才,太难了!
转眼,农历三月十四,公历四月七号。
今年的高考是公历七月七号、八号、九号,还有三个月就要高考了。
李墨林知道洛韵秋最近的压力很大,她读初中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成绩其实只是一般,没有考上中专,才去读高中的。
现在成绩好、家里有一点条件的人都会选择读中专、大专,而不是高中。
因为中专、大专毕业以后,国家会包分配工作,就能拿铁饭碗。
高中如果不能进入大学,待遇就要差了一大截,完全就是天差地别。
洛韵秋也知道家里愿意给自己读高中付出了多少,高中三年成绩突飞猛进,基本稳定年纪第一,也正因如此,她才有信心考复大。
李墨林心里也惦记洛韵秋,闲得无事,就会来县城转转,找洛继远聊聊天。
“李老板,快进屋坐。”洛继远每次见到李墨林都会很热情的招呼。
李墨林进屋后,把手里的东西放下,问道:“洛叔,你这生意越来越好了呀!”
说起生意,洛继远就高兴:“名头打出去了,下面的村镇又出现了很多集市,不少人都来我这进货,忙不过来呢。”
这集市还得多亏李墨林,以前没有人敢做,形不成规模。
李墨林投资自己两个舅子搞集市收租后,一些地理条件好的村子也自己搞集市,一时间,下面村镇出现了不少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