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刘玉堂幽默小说精选 > 反 差

反 差

小伊是我救助的个失学儿童,十二岁,女的,上过电视。她上电视的原因得益于电视台开展的一个活动, "献出一份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她与其他几个失学的孩子在省城玩了儿童乐园,参观了大学的教室,穿上了印有"××矿泉水"字样的文化衫,与某实验小学结成了"手拉手、一帮一",尔后即热泪盈眶地诉说了她们失学的原因......

小伊她们在省城活动的那几天里,电视上每天都有报道。其用意估计是动员大家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帮助这些孩子们有一个重新读书的机会;再就是让她们亲身感受一下社会的温暖,激励她们好好上学读书。我就是看了电视之后找到电视台的朋友,让他们分配一个给我的。我希望他们分给我一个清纯、可人的小女孩。在我人到中年之后,我特别羡慕那些让女儿挽着胳膊散步的人。我的儿子从上小学开始就闹独立性,从不跟我一起散步;如今他已是大小伙子了,就更不敢奢望他能跟你一起散散步。所谓救助,其实一年才拿60块钱,这等于我的一篇小随笔的稿酬或一条乐福门香烟。我供她上学,在经济上等于我每年多写一篇随笔或少抽一条乐福门,确实是小菜一碟。我还想另外进行一些必要的感情投资,从现在开始一直供她读完大学,待我老了之后,她能来看看我,当然也希望她能陪着咱散散步什么的,我即足矣。他们遂将来自沂蒙山的小伊分给了我。

估计是参加了一系列的活动,又在电视镜头面前被采访过的缘故,小伊还挺大方,挺有礼貌,小嘴挺甜,一见面即管我叫于爹。我遂像其他献爱

心的家长一样,在准备了一份不菲的礼物之后,请她来我家做客。她在我家一天,我注意到这孩子对两件事情特别感兴趣:_是喜欢看电视,二是喜欢翻抽屉。她说,于爹的家跟电视里一样,那么多书,还有抽屉。我问她,你们家没有电视吗?她说没有。有电灯吗?有。我即在心里筹划着待我将电视更新换代之后,将我家的这台送给她。过一会儿,她又说:"你看人有多能,那个镜头一对着你,就把你录进去了,连说话的声音也能录,我在电视上的镜、镜头你看了吗?"

"看了,我就是看了电视才找你的。"

"王叔叔要跟着咱们采、采访,你怎么不让他来呢?"

我告诉她,电视不是好上的,咱们都是凡人,凡人只有做出了成绩才可以上电视,除此之外,由于别的原因上电视,都光彩不到哪里去。

她比我想象得要聪明或复杂得多:"大干部天天上电视,还能不光彩呀?"

我说:"那是因为他们所做的工作重要,另外她们本人在某些方面也做出过贡献,并不是他们自己愿意上的。"

她即大人似的口都囔:"你看人家是人,咱也是人,人家这人......"待我上卫生间的时候,她即拉我书橱及书桌上的抽屉。拉抽屉这件事,是孩子们探索神秘与好奇的普遍心理,并不意味着就想拿什么。而几乎所有人家的抽屉都整齐不到哪里去,如同一些看上去人五人六的小姐们的宿舍差不多都脏乱差一样,越是看上去像模像洋的家庭?他那个抽屉就越乱。我家亦然。我:宄卫生间回来,她正翻着,她稍稍尴尬了一下说是:"看,干爹的

抽屉多、多乱,我帮您整理一下。"

抽屉里面没什么好东西,大都是些我儿子小时候的玩具、录音带、螺丝刀或者人民币中的小钢镌儿什么的。我说你喜欢什么就拿什么吧。她即拿了一截儿盘在一起的安有线电视时剩下的天线。我问她拿这个干什么呢?她说她家安电视时好用。我们常常对自己的孩子缺乏耐心,而对人家的孩子却能循循善诱。她走的时候,我即嘱咐她回去之后常来信,将每次的考试成绩都告诉我,当然也包括有什么困难:"信封怎么写你知道吗?"我爱人在旁边听着就说我絮絮叨叨跟个娘们儿似的。

小伊回去时间不长即来信了。她在信中说,她一回到家,庄上的男女老少就都去看她,问这问那--我完全能想象得出那个小村会怎么样地迎接这个上过电视的小女孩,有个老太太还管她叫小明星......我在看信的时候,电视上正播着一个广告,一个鼻子挺大的小女孩告诉我们:"人家都说我是小明星......"我就是想不起她是哪个方面的小明星。

小伊还说,这些天来,她的心情一直沉浸在一种节日般的气氛中,激动得她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一上课就打瞌睡......我回信的时候就又强调了一遍:不要再惦着上电视的事儿了,永远记着我们是凡人,也没有谁真地以为你是什么小明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