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珩看着叶梓说道:“理论和实际永远都是天差地别的。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实际上会发生什么,里面有多少谁都说不准。而其实雷雨云能不能绕飞,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这不但取决于雷雨的范围大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雷雨的发展会不会使范围不断扩大,甚至形成锋面状雷雨带,连绵上千公里,很难绕过去。特别是沿风向发展的雷雨,看着能绕过去,结果越绕越远,越绕越强,远远偏离了航线,甚至使用备份油量也未能绕过,所以,一般绕飞雷雨都应从上风头绕过去。
而雷雨能不能绕飞穿越,这也不但取决于雷雨云的顶高,更重要的是取决于雷雨云向上发展的速度。如果发展迅速的雷雨,很可能超过飞机的升限。不但取决于雷雨云的底高以及下面的地形,更重要的是取决于雷雨云向下发展的趋势。一般来说,雷雨云的底高不太好判断,因其在雷达上的显影容易与地混淆,不易辨认。因此,除进近阶段外,一般在航路上不宜用这种方法。起飞前,如果起飞航道上有雷雨,一般不要起飞因为起飞航道上机动能力差,对躲避雷雨不利。等
待雷雨减弱或移出后再起飞。进近航道有雷雨,应在空域等待,待雷雨减弱消失或移出后,再进近着陆,或者改飞备降机场。上升下降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天线角度,保证天线波束角涵盖飞行航道。也就是说,雷达能显示飞机上升或下滑所经过的路径上的天气情况。使用雷达观察天气应及时,一般来说,宁肯早些,不要晚些。早观察,早判断,早下决心,早采取措施,是防止误入雷雨的重要经验。
而且观察雷雨应是不间断的,不能一劳永逸。其实,雷雨是发展的,有时的发展是很难预料的。刚才看还没有,现在看还没有,过一会儿看有了;刚看只有一点点,现在却是一大片;刚才看还没影响,现在看不躲不行了。这种情况经常遇到,所以要不间断地监视着。观察雷雨时,要合理使用距离圈、天线角度人工增益旋钮,以便更好地判断雷雨的具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观察到雷雨采取措施时,一般应采用留有充分余地的最保险的措施。不要去打刚刚好的“擦边球”。还应考虑到雷达的弱点和局限性。雷达只能观察到前面能“看见”的一个层面,
如果前面雷雨或降水,电波被反射回来,后面的情况就探测不到了。
因此,飞行员不能认为飞过前面这片雷雨就平安无事了,也许后面还有更大的雷雨在等着你。万一陷入雷雨区,前后左右都是雷雨,躲没法躲,绕没法绕,怎么办?这时也不必惊慌失措,首先注意保持好飞机状态,防止顾此失彼,只去管雷雨,结果带来另外的危险。看住雷达,使用增益旋钮,交替使用中小距离圈,往颜色较浅、色彩变化梯度较缓的方向飞去,尽快脱离雷雨区。”
顾珩说着,已经开始演示了起来。
当他平稳穿过雷雨云区, 飞机平稳降落。
他摘下耳麦看着叶梓说道:“这是最常见的情况,你练习一下看看,理论知识我想你也应该知道,但是实际操作对你来说很陌生,而这些判断是需要时间和经验慢慢积累,所以你从现在开始,你要每次有训练的时候都要联系各种雷雨云层的应对。慢慢来,这种事不能着急。”
显然叶梓也不是天才,一看就会的。
所以在几次错误的操作中才开始慢慢熟练掌握,但是判断和经验这些东西不是简单的练习是可以的
。
训练结束,来了一位副机长,“顾机长,你有时间指导一下我吗?”
对方很诚恳,而顾机长也没有拒绝,侧头看了看叶梓说道:“你休息一下,我去看看。”
叶梓点点头,不过她还是拽着他的手臂说道:“顾机长,那个我能不能在旁边看看?”我
那位副机长倒是也没什么,笑着说道:“很好学啊,好事。那一起吧。”
“谢谢!”叶梓笑着说道,然后便跟着他们走进了训练仓。
自然他们的操作水平和她训练的完全是两个档次,顾珩自然要求也是更加的严格。
顾珩设置了几个十分复杂的模式,训练了将近一个小时。
不过即使这样,顾珩严厉依旧,让叶梓怀疑,刚刚和他春风拂面的顾机长不是同一个人。
几个模式训练了一遍以后,顾珩摘下耳机看着对方说道:“今年是你第一年考机长,我希望你一次过,你再继续自己训练一下,刚刚你的绕行做得不错,不过气流这边你控制的还是不够稳,多练习一下,我需要你做到我感受不到飞机颠簸,明白?”
“是,顾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