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元年九月,胶东下密人年七十余,生角,角有毛。京房《易传》曰:“冢宰专政,厥妖人生角。”《五行志》以为人不当生角,犹诸侯不敢举兵以向京师也。其后遂有七国之难。至晋武帝泰始五年,元城人,年七十,生角。殆赵王伦篡乱之应也。
【译文】
汉景帝元年九月,胶东国下密县有个七十多岁的人,头上长角,角上有毛。京房《易传》说:“宰相专制,它的征兆就是人头上长角。”《五行志》认为人不应当长角,就好像诸侯不应该兴兵攻打京城。从那以后就发生了七国叛乱。到晋武帝泰始五年,元城县有个七十多岁的人,头上长角,这大概就是赵王司马伦篡权作乱的征兆。”
白黑乌斗
景帝三年十一月,有白颈乌与黑乌群斗楚国吕县。白颈不胜,堕泗水中死者数千。刘向以为近白黑祥也。时楚王戊暴逆无道,刑辱申公,与
吴谋反。乌群斗者,师战之象也;白颈者小,明小者败也;堕于水者,将死水地。王戊不悟,遂举兵应吴,与汉大战,兵败而走,至于丹徒,为越人所斩,堕泗水之效也。京房《易传》曰:“逆亲亲,厥妖白黑乌斗于国中。”燕王旦之谋反也,又有一乌一鹊斗于燕宫中池上,乌堕池死。《五行志》以为楚、燕皆骨肉藩臣,骄恣①而谋不义,俱有乌鹊斗死之祥。行同而占合,此天人之明表也。燕阴谋未发,独王自杀于宫,故一乌而水色者死;楚炕阳②举兵,军师大败于野,故乌众而金色者死,天道精微之效也。京房《易传》曰:“颛征劫杀,厥妖乌鹊斗。”
【注释】
①骄恣:骄傲放纵。
②炕阳:干燥、枯涸,比喻统治者残暴专横。
【译文】
汉景帝三年十一月,有白脖子的乌鸦和黑乌鸦在楚国吕县群斗。白脖子的乌鸦斗败,坠落在泗水
中死了上千只。刘向觉得这是白黑的征兆。当时楚王刘戊残暴无道,用刑罚侮辱申公,还与吴王一起谋反。乌鸦群斗这是军队作战的征象。白脖子的乌鸦形体小,表示势力小的失败。坠落水中,表示将死在有水的地方。楚王刘戊不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起兵响应吴王,与汉朝廷大战,兵败逃走,在丹徒县被越人杀死。乌鸦坠入泗水得到兆应。京房《易传》说:“背叛亲戚,它的征兆就是白脖子乌鸦和黑乌鸦在国中争斗。”燕王刘旦谋反的时候,也有一只乌鸦和一只喜鹊在燕王宫中的水池边争斗,乌鸦坠入水池中死去。《五行志》认为:楚王、燕王都是汉帝王的骨肉、拱卫王室的诸侯,却骄横恣肆,意图不轨,都出现了乌鸦喜鹊争斗而死的征兆。他们的行为相同并且与占卜相契合,这是天道人事明显的表现。燕国的阴谋尚未发动,只有燕王在宫中
自杀,所以一只水色的乌鸦死亡;楚国残暴民众起兵,军队在野外大败,所以许多金色的乌鸦死了。这是天道精微的兆应。京房《易传》说:“专擅征战劫杀,它的妖兆是乌鹊相斗。”
内外蛇斗
汉武帝太始四年七月,赵有蛇从郭外入,与邑中蛇斗孝文庙下。邑中蛇死。后二年秋,有卫太子事,自赵人江充起。
【译文】
汉武帝太始四年七月,赵国有条蛇从城外游进来,与城内一条蛇在孝文帝庙下搏斗,城内的蛇死了。过后第二年的秋天,发生了卫太子巫蛊的事情,这事情是由赵国人江充引起的。
黄鼠舞
汉昭帝元凤元年九月,燕有黄鼠衔其尾舞王宫端门中。王往视之,鼠舞如故。王使吏以酒脯祠鼠,舞不休,一日一夜,死。时燕王旦谋反,将死之象也。京房《易传》曰:“诛不原情,厥妖鼠舞门。”
【译文】
汉昭帝元凤元年九月
,燕国有黄鼠咬着自己的尾巴,在王宫的端门中跳舞。燕王去看它,黄鼠还是那样跳个不停。燕王派官吏用酒肉来祭它,黄鼠还是跳个不停,跳了一天一夜就死了。当时燕王刘旦策划谋反,这是他即将死亡的征兆。京房《易传》说:“诛杀不顾情面,它的征兆就是老鼠在门内跳舞。”
石自立
昭帝元凤三年正月,泰山芜莱山南汹汹有数千人声。民往视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石立后,有白乌数千集其旁。宣帝中兴之瑞也。
【译文】
汉昭帝元凤三年正月,泰山郡芜莱山南面,闹哄哄的好像有几千个人的声音。人们前去观看,只见有块大石头自己耸立起来。高一丈五尺,大四十八围,埋入地下的部分有八尺,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