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东京梦华录(精装插图本) > 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

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

驾先幸池之临水殿,锡燕①群臣。殿前出水棚,排立仪卫。近殿水中,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②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又有一小船,上结小彩楼,下有三小门,如傀儡棚,正对水中乐船。上参军色③进致语④,乐作,彩棚中门开,出小木偶人,小船子上,有一白衣垂钓,后有小童举棹划船,辽绕数回,作语,乐作,钓出活小鱼一枚,又作乐,小船入棚。继有木偶筑球舞旋之类,亦各念致语、唱和乐作而已,谓之“水傀儡”。又有两画船,上立秋千,船尾面戏人上竿,左右军院虞候⑤监教,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谓之“水秋千”。水戏呈毕,百戏乐船,并各鸣锣鼓,动乐舞旗,与水傀儡船分两壁退去。有小龙船二十只,上有绯衣军士各五十余人,各设旗鼓铜锣。船头有一军校,舞旗招引,乃虎翼指挥兵级也。又有虎头船十只,上有一锦衣人,执小旗立船头上,余皆着青短衣,长顶头巾,齐舞棹,乃百姓卸在行人也。又有飞鱼船二只,彩画间金,最为精巧,上有杂彩戏衫五十余人,间列杂色小旗绯伞,左右招舞,鸣小锣鼓、铙、铎之类。又有鳅鱼船二只,止容一人撑划,乃独木为之也。皆进花石朱勔⑥所进。诸小船竞诣奥屋,牵拽大龙船出诣水殿,其小龙船争先团转翔舞,迎导于前。其虎头船以绳索引龙舟。大龙船约长三四十丈,阔三四丈,头尾鳞鬛,皆雕镂金饰,楻板⑦皆退光,两边列十子,充为歇泊中,设御座龙水屏风。楻板到底深数尺,底上密排

铁铸大银样,如桌面大者,压重,庶不欹侧也。上有层楼台观槛曲,安设御座。龙头上人舞旗,左右水棚排列六桨,宛若飞腾。至水殿,舣之一边。水殿前至仙桥,预以红旗插于水中,标识地分远近。所谓小龙船,列于水殿前,东西相向。虎头飞鱼等船,布在其后,如两阵之势。须臾,水殿前水棚上,一军校以红旗招之,龙船各鸣锣鼓出阵,划棹旋转,共为圆阵,谓之“旋罗”。水殿前又以旗招之,其船分而为二,各圆阵,谓之“海眼”。又以旗招之,两队船相交互,谓之“交头”。又以旗招之,则诸船皆列五殿之东,面对水殿,排成行列,则有小舟,一军校执一竿,上挂以锦彩银碗之类,谓之“标竿”,插在近殿水中。又见旗招之,则两行舟鸣鼓并进,捷者得标,则山呼拜舞。并虎头船之类,各三次争标而止。其小船复引大龙船入奥屋内矣。

[注释]

①锡燕:即“赐宴”,二字皆为通假字。②棹刀:即掉刀。本书卷之五“京瓦伎艺”有“杂剧、掉刀、蛮牌”,可参照。③参军色:宋代杂剧表演中饰演的官人角色。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云:“优人杂剧,必装官人,号为参军色。”在演出时常执竹竿、念致语、指挥舞队进场退场,又称为“竹竿子”,参见卷之九“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一节。④致语:艺人在表演百戏之前所念诵的献辞,多为赞颂语气的对偶文字,相当于当代文艺演出时报节目的解说词。宋代不少著名文人都曾撰作过这一类的致语,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大家的文集中都有这样的致语。彭乘

《墨客挥犀》卷十记云:“赵叔平罢参政致政,居睢阳,欧阳永叔罢参政,居汝阴。叔平一日乘女舆来访永叔。……于是欧公自为优人致语及口号。”⑤虞候:宋代官僚雇用的侍从。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雇觅人力”一节云:“凡雇倩人力及干当人……虞候、押番、门子……俱各有行老引领。”⑥朱勔:北宋末苏州人,与其父朱冲一同谄事蔡京,被升为防御使,借为皇帝采办花石纲之名在东南一带大肆巧取豪夺,民愤极大。方腊起义就打着诛朱勔的旗号而起兵。靖康元年,宋钦宗将他羁押在循州,又派使者将他斩杀。⑦楻板:即“艎板”。“艎”即是船。

[译文]

皇上的圣驾首先幸临金明池的临水殿,赐宴于朝中各位大臣。临水殿前面搭建有水棚,在此排列站立着仪仗和卫士。靠近临水殿的水中,一字排列着四条彩船,上面有禁军各部表演百戏,如舞大旗、扮狮豹、耍掉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旁边另外排列的两条船,上面都是乐队。又有一条小船,船上搭一座小彩楼,小彩楼下面有三个小门,楼的外形就像表演傀儡戏的棚子,正对着水面上的乐船。乐队船上先有一位扮作“参军色”的角色上场,向观众致辞,此时随着音乐声起,小船上彩楼的小门开了,从门中走出一个小木偶人。小船上有一个身穿白衣的人在水中垂钓,他的身后有个小童在举桨划船,小船回环旋转数次,钓鱼者和小童对话致辞,音乐声起,钓竿竟钓出一条活小鱼。音乐声再起,小船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