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东京梦华录(精装插图本) > 重 阳

重 阳

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①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②,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③。诸禅寺各有斋会,惟开宝寺、仁王寺有狮

子会。诸僧皆坐狮子④上,作法事讲说,游人最盛。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献故也。

[注释]

①檀心:浅红色的花蕊。苏轼《腊梅一首赠赵景贶》诗云:“君不见万松岭上黄千叶,玉蕊檀心两奇绝。”(见《分类东坡诗》卷十四)②登高:古代在重阳节那天登高的风俗由来已久,传说始于东汉汝南人桓景。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十四引《续齐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因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

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酒,祸乃可消。’景如其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之矣。’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因此也。”③狮蛮:重阳节蒸糕上的粉制饰物,像是南蛮王坐骑狮子的形象。北宋时这种规矩很流行,不仅在民间,而且在宫廷中也这样做。吴自牧《梦粱录》卷五“九月”一节云:“蜜煎局以五色米粉塑成狮蛮,以小彩旗簇之,下以熟栗子**为细末,入麝香糖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或如五色弹儿,皆入韵果糖霜,名之‘狮

蛮栗糕’,供衬进酒,以应节序。”④狮子:应当是石狮子,或者是有狮子图像的座位。因诸位僧人讲经说法不可能坐在真的狮子背上。

[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节,京城里的人观赏的菊花有多种:其中黄白色而花蕊像莲房似的,叫“万龄菊”,粉红色的叫“桃花菊”,白色花瓣而浅红色花蕊的叫“木香菊”,黄色而花朵呈圆形的叫“金铃菊”,纯白色而花朵很大的叫“喜容菊”,这些菊花到处都是。各家酒店都用菊花扎缚成门洞。在重阳节这天,城里的人大都到郊外登高,如在仓王庙

、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设宴聚会。重阳节的前一两天,人们各自用面粉蒸糕互相赠送,糕上插着纸剪的彩色小旗,掺合一些果仁,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等。又用粉面制作成狮子蛮王的形状,放在糕上,这叫做“狮蛮”。京城里各寺院都举行各自的斋会,仅开宝寺、仁王寺举行狮子会。僧人们都坐在石狮子上,作法事并讲经说法,这两个寺庙里的游人也最多。九月下旬就有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等东西的,因十月初一日祭祀时上供烧纸要用。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