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瓦尔登湖 > 8

8

我不相信,我们的工厂制度是人们有衣可穿的最佳模式。技工们的状况日复一日地更像英国的状况;这是不足为奇,因为据我所见所闻,原来他们主要目的,并不是让人们穿得既好而又体面,而是,毫无疑问,为了公司要多多地赚钱。从长远看,人们只好迎合他的所制定的目标。因此,尽管暂时不会得逞,他们还是觉得把目标不妨定得高一些为好。

至于住处,我并不否认,现在它已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尽管有例子说明,在比我们这儿更寒冷的地区,人们长期以来居无定所,也照样能生活下去。塞缪尔·莱恩①说:“拉普兰人②身穿皮衣,头和肩套在皮袋里,就这样一夜又一夜地睡在雪地上——寒冷的程度会使身历其境的穿毛衣的人都给冻死。”他看见过他们就这么着睡在雪地里。但莱恩还补充说:“其实,他们并不比别人更壮实。”不过,也许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没有多久,就发现住在房子里就有诸多便利,以及家庭生活的舒适,这句话的原意可能表明对房子感到满足,而不是对家庭生活觉得满意。然而,在某些气候区,一提到房子,就会使我们联想到冬天和雨季;一年里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不着房子,只要一把遮阳伞就够了。因此,上述说法非常片面,间或适用罢了。在我们的气候区,从前到了夏季,差不多只盖一点儿被单之类就过夜。在印第安人的记事里,一座棚屋象征着一整天的行程,树皮上刻画的一排棚屋,说明他们露宿已有过多少次了。人生下来就不是肢体粗壮、身材魁梧,所以,他得设法让自己的活动天地缩小,用墙板围造一个与自己相宜的空间。人类早先****,都在户外过活,大白天,赶上宁静而又暖和的天气,的确非常令人愉快;可是遇到雨季和冬天,姑且不说那毒日头,要不是人类赶快用房子把自己遮蔽起来的话,也许在萌芽状态早就给消灭了。根据传说,亚当和夏娃穿衣服以前就是用树叶子遮蔽身体。每个人都想有个家,一个温暖的或者舒适的地方,先是生理上的温暖,然后才是感情上的温暖。

我们可以想象那个时候,人类还处在婴儿期,有些颇有魄力的人爬进岩洞里去寻求庇护。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个孩子都是在开始重演这个《创世记》的历程,喜欢在户外,哪怕是雨天和冷天。孩子玩

造房子、骑木马游戏,都是出于本能罢了。有谁至今还会不记得小时候窥探一座叠岩,或者走近一个岩洞时引起的极大兴趣吗?这是一种与生俱有的渴望,我们最原始的祖先把它的一部分遗留在我们体内。从岩洞开始,我们逐渐进步,依次使用棕榈叶屋顶、树皮和树枝屋顶、编织可撑开的亚麻屋顶、杂草和稻草屋顶、木板和木瓦屋顶、一直到石块和砖瓦屋顶。最后,我们反而不知道什么叫露天生活来着,我们的生活却比我们所想到的有更多家庭情调。从围炉走到田野,毕竟相距太远了。如果说我们在未来的日日夜夜里没有任何遮挡把我们和天体隔开,如果说诗人不是在屋顶底下那么高谈阔论,或者说圣人没有在屋子里住得那么长久,也许这样就会更好些。鸟儿在岩洞里不会歌唱,鸽子在鸽棚里不会觉得自己天真可爱。

但是话又说回来,要是有人设计建造一所住宅,他就得像我们新英格兰人那样精明一点,免得日后发现自己置身于一家感化院中,一座走不出去的迷宫中,一座博物馆中,一所济贫院中,一座监狱中,或者一座壮丽的陵墓中。先要想一想,如此这般的栖息处是不是非造不可。我看见过来自佩诺勃斯科特河的印第安人,就在这个镇上,住在薄棉布的帐篷里头,而四周围的积雪差不多有一英尺深了。于是我揣想,也许他们真的巴不得大雪下得更深些,好给他们挡挡风。我如何获得体面的生活,让我自由地从事正当的探索研究,这个问题在过去一直使我烦恼不已,可现在呢,因为多亏我对它变得有点儿麻木不仁了;过去,我常看见铁路旁边有一只大箱子,六英尺长、三英尺宽,夜里工人们把自己的工具就锁在里头。这使我想到:每一个生活艰难的人,不妨花一块钱,买这么一个箱子,在上面凿开几个窟窿眼儿通通气,到了下雨和过夜的时候钻了进去,随手把箱子盖合上,这么一来,他就有了自由至少可以爱他所爱的,心灵也获得了自由。看来这不是个坏点子,断断乎不会遭人白眼的。你可以随心所欲,彻夜不寐,而且,不管什么时候你起身外出,也不会有哪个房东或者旅店老板盯住你要房租。为了给一个更大、更豪华的箱子付房租,许多人一直被困扰得快死了,而在这么一个小箱子里头,他们万万不会冻死的。我这话可

不是在开玩笑。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尽管一直被人轻视,但是绝不能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