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 > 05/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05/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夫妻之间最好的一种状态,是不黏不滞,相敬相亲,像朋友那样相互理解尊重对方,又像朋友那样相扶相帮,共同成长。在这方面,李清照与赵明诚被誉为千古典范。

江之淮言他们是“夫妇擅朋友之胜”,佳人才子的千古绝唱。对于这一点,赵明诚自己也曾深为得意,富贵不相忘,贫贱不能移,光阴给了赵明诚一个最好的回答。他何其幸运,遇上的不仅仅是一位“清丽其词”的大才女,更是“端庄其品”的贤淑女子,是能与他同甘苦共患难、风雨同行的忠诚伴侣。

徽宗政和四年秋,距李清照与赵明诚初来青州已过去了整整七年。七年里,李清照已由当初多愁善感的年轻贵夫人历练成一位精明能干的主妇,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她都打理得井然有序。赵明诚被迫贬离官场的郁闷也早已一扫而光,现在,他变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金石专家,一次次远足游历寻古访幽,几乎踏遍家乡周围的名山大川。

这一年,李清照三十一岁,对一个旧时女人来说,已经不算年轻了。生日那天,她特意找人为自己绘制了一幅生日小照送给赵明诚,其意不言自明。

拿到那幅小照,看到小照上那个脉脉含情微笑的女子,甜蜜往事涌至心头,赵明诚忍不住提笔挥毫,在那张小照上题词:“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题于归来堂。”

那是一幅怎样的小照啊,让赵明诚如此流露爱意。他欣赏她词之清丽,更爱慕她品之端庄,他视她为携手归隐林下的神仙眷侣。男人多是不擅长表达情感的,除了一部《金石录》,赵明诚留下来的作品并不多,对李清照公开的书面赞誉之词更是少之又少,这一

篇小照题词却让我们看到了赵明诚内心的柔软。不难想象,当李清照拿到小照的题词之时,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欢喜。

有近人以为《易安居士画像》及赵明诚的题词为后人伪作。吴金娣将上海博物馆所藏的《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上的赵明诚墨迹,与题在画像上的墨迹相比较,发现许多字的字形结构及运笔都极为相似,据此认为画像题词确为赵明诚手迹,这是一份让后世读者欣慰的发现。李清照那些缠绵**的相思,归来堂中埋头整理的辛勤劳作,甚至到后来她冒死护送他们夫妻二人的心血之作逃亡南下,宁丢命也不愿意舍弃赵明诚的金石收藏,那一切的痴迷,原是因为在她和赵明诚之间有一条牵着她亦牵着他的情丝,颠沛流离的逃亡扯不断,阴阳相隔的分离也扯不断。

回头看赵明诚那一段时间的行迹,也不难理解他为何会在那张小照上挥笔写下这一段情真意切的题词。还会有谁如李清照一样,那样无怨无悔地陪伴、等待,与他携手共理金石,陪他走过那一段远离官场的平淡岁月……

离开东京相府大院,来到青州乡间,纵有赵挺之留给子女们的那所大庭院安身,李清照和赵明诚的日子还是明显局促紧张起来。赵明诚从小到大一身的公子哥习气,哪里会理财养家?金石文物事业,又注定是一项耗时又耗财力,甚至是费力不讨好的事业,如果没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和相当的财力做基础,很少有人能够在这个领域里长久地坚持下去。赵明诚能成为后世颂扬的金石文物家,与李清照对他的帮助与支持是分不开的。从才能上来说,她对金石文物的研究绝不在明诚之下;从财力、物力上来讲,她不惜节衣缩食也要给予丈夫最大的支持。

地处山东半岛中部的青州,位于东海与泰山之间,为中国古九州之一,因地处中国东方,“以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那是一个青山秀水环绕,遍布名胜古迹的地方。位于青州城西南四十六公里处的仰天山,因其风景秀奇,曾吸引历代文人雅士登临题咏。在李清照与赵明诚屏居青州的数年间,赵明诚就曾不下五次登上这座仰天山。

与一般人游山玩水不同,作为金石考古学家的赵明诚,出游自有他的目的,他更多地是为着那些隐藏其间的古迹碑刻而去。就在他们举家迁往青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重阳节,赵明诚就携其妹婿李擢去了仰天山,那是他第一次游历仰天山。大观元年三年(1109年)端午,赵明诚又与兄思诚、妹婿重游仰天山。在他们屏居青州乡间的那十余年里,赵明诚前前后后共五次游历仰天山。对于他的五次出游,于中航的《李清照年谱》里有较为翔实的记载:“仰天山在益都县(今山东省青州市)西南,距县城五十五公里,旧属临朐,风景佳胜。宋时,这里建有仰天寺,久废。有罗汉洞、水帘洞诸名胜。罗汉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