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宋代女性文学代表着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最高成就,而李清照可说是宋代女性作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尽管宋代女性文学阵营中还有稍早于李清照的魏夫人,晚于李清照的南宋中期的朱淑真等,她们也曾写下大量的诗词歌赋,算是那个时代才华卓著的女子,却没有一个能像李清照这样光耀千古。
李清照一生创作丰赡,诗、词、文、赋、论,各种体裁皆有涉猎,每一种体裁都有华章传世,莫说在大宋,就是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与那些傲视天下的男性作家相比,李清照也丝毫不逊色。她词中的婉约,诗里的豪放,散文赋体里的丰沛才情,在金石文物收藏整理方面的卓越成就,还有她作品中透露出的满腔忧国爱民的思想,注定了她千古才女的高度,难有第二人超越。
众多文体中,李清照最为擅长的自然是词,深入后世读者心中的也是她的词。包括一些存疑词在内,流传至今的清照词总计约有六十一首,与众多词坛大家动辄成百上千首的词相比,这个数量实在是太少了。但这区区六十余首词,却撑起了中国词坛一座雄伟的高峰。李清照词以其风格的婉约纤细,以其内容的深情缠绵,以其艺术手法的自然圆熟,打动了无数后世人的心,她被称为古今第一才妇,一代婉约词宗的桂冠非她莫属。九百多年了,当初寄寓着李清照无限心思的一首首词,到今天还是鲜活如初。
少女时代对大自然的倾心之爱在她的《如梦令》里:“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那一片碧波荡漾、莲荷映日的莲子湖,那一串撒落在湖上的银铃般的笑声,到今天还在人们的心头萦绕盘旋。
闺中少女对爱情的大胆
追求与向往在她的《点绛唇》里:“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光阴流转,那个站在门口回首嗅青梅的女孩,还站在那里,笑意盈盈地嗅着那枝青梅。
新婚之际,恩爱正浓却分离,思念在那一叶轻舟上:“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道不尽两地分离的愁绪与相思。
中年无法说出口的婕妤之愁在那个寂寞庭院,在一声声的梧桐雨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还有黄昏暮年那说不清的国破家亡之恨,在那个热闹的元宵佳节,清照“谢他酒朋诗侣”独自躲在家中,“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的一部《漱玉词》,几乎就是她一生苦乐年华的缩影。以靖康之变南渡江宁将清照的词一刀切为两段,却不甚合理。事实上,人生一世,哪里又有绝对完满的幸福,每一段岁月,都曾悲喜交织。
人的内心情感极为抽象,也最复杂难以表达。李清照词却极擅长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那些寻常的生活细节,被李清照细心采撷编织,展现的是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比如她写与姐妹们的离别之痛:“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比如她写愁浓愁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那些缭乱难言的愁情心事,化入酒,载入舟,流淌摇动千年,到今天还这般醉人。
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点染出一种淡雅的审美境界,要算李清照词第二个明显的艺术特色。这方面的典范之作当属那首著名的《声声慢》,开篇连用十四个叠字,既写出客观环境的冷寂,又抒发了词人心境的悲凉,二者浑然一体,一下子就将读者的心紧紧抓住。接下来的淡酒、急风、雁儿、黄花、梧桐、细
雨等景,无一处不自然妥帖,又无一处不浸透悲凉,伤感的景烘托着孤寂、忧伤、难以言说的情。“情景婉绝,真是绝唱。”茅暎在《词的》中的八字之评可谓一语中的。
叙写情事回环曲折,用典檃栝化而无痕,当算李清照词又一典型的艺术特色。在李清照的词中,虽也有直白坦露、开门见山似的写法,但更多的是反复回环的描写。如《凤凰台上忆**》:“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她将一份受丈夫冷落的姜庄之叹,委婉地寄予在桃花源武陵人的奇遇与弄玉、箫史凤凰台上**的神话里。多少难言的心事,李清照都寄予梅,寄予桂,寄予酒,寄予黄花,情致深蕴,又含蓄婉曲。
至于词中李清照对比喻、拟人、对比等种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更是数不胜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清新浅俗之语,却精练奇俊,引得多少当世后世的文人击节赞赏。
李清照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