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跨度太大了。”
“不是……哪有航拍能拍深山的近景的……他这么推镜头,只有一个可能,这里面的背景有一部分是cg画面吧。”魏礼廉皱眉想了一下道。
“真的假的,我怎么一点看不出来,哪一段是cg?”旁边的刘佳良很疑惑地问道。
在电影cg这个行当干了24个年头魏礼廉,摸着下巴,面对这个问题却沉默不语,作为专业的cg师,平时只要看一眼画面可以分析出哪里使用了cg,可刚才只是匆匆一眼,他真的还发现哪一段是虚拟的……这特效实在是做的太逼真了。
“这真的不像是国片……比很多好莱坞电影都强了……这内地的小导演还真有点本事……”魏礼廉无比佩服地叹了一句。
cg业专业人士可不同于普通观众,魏礼廉在这行当里钻营里二十多年,对于国片与好莱坞电影之间的差距是一清二楚,为什么国片拍不出大场面?一个是资金不足,而第二个最关键的是没技术。
如果一部电影要做cg,前期都必须要把图像的色调基准定下来,哪个场景可以做cg,那个角度可以用,怎么拉镜头,导演都必须要心里有数,否则拍出来之后,就丢给特效公司说:“要什么什么效果,一定给我做出来。”那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这也是为什么内地那些大片,虽然大场面众多,可除了张一谋导演执导的之外,观众一看就非常的虚假,与好莱坞电影一笔有巨大的落差感。
这可不光是cg后期的经费少,更重要的是导演的前期工作就根本没准备好,比如香港的王京导演在《未来警察》的尝试,cg师的技术并不差,也王京导演本人对这门技术完全不懂,就造就极为差劲的视觉效果。
刚刚那个拉镜头的大场面,普通观众一眼就过了,但是心里却会留下一个巨大的印象感觉,觉得这个电影里呈现的世界是真实的。
因为这看似简单的一长镜头画面里,包含了双方,景物,空间时间的一种完美融合感,这是好莱坞电影最常用的手法,就像是《魔戒》《哈利波特》那么超现实主义的题材,为什么会让观众有种他是真实存在的感觉呢?
就是因为他通篇都有制作这种拉镜头的大场面cg,而国产片里,通常只定格为一个固态画面,或者是一个小场景,很少会出现转镜头大场面。
而这个镜头是怎么拍出来的呢?李小乐其实用了整整一个星期的勘景,在山区不断觉得适合的场景,选出9个候选之后,对着每个场景都从6个不同的角度拍出了样片,然后回去一一在电脑里配色调整角度,对比cg的制作量,以及色彩过渡是否流畅。
最终他在36个样本中选出了一个最适合的,银幕上这个长镜头其实是3个真实镜头,加上cg拼接出来的,可视觉上一点都看不出来,观众完全以为是真实的,这就是前期准备下的功夫足。
这考究的完全是导演本身的功底,对于景物空间感,色彩的搭配过渡,建筑自然景物的模型构造都要了然于胸。
国内电影曾经有一个非常可笑的论调就是:“好莱坞电影就是钱堆出来的,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给国内电影导演足够的钱,也能拍出大片。”
这绝对是他妈的扯蛋!
导演拍摄时,说白了就好像是把小孩子玩魔方,手中资源就像是各色颜色面,把最适合的颜色面放到该放的地方,电影就算成功了。
国内电影导演就像是一直的玩的是2*2的电影魔方,看到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玩5*5尺寸的电影魔方,觉得其实都差不多,做的事情都一样嘛,都是一个原理,无法都是把颜色面玩到一块,原理都一样……
可他们不想想,实际上操作起来,这当中的难度何止相差千百倍……一场单方面的残酷屠杀开始,民兵英勇的冲锋声,随着一阵阵枪声却像是麻将牌一般一个个倒下,炮火如雷鸣一般轰碎木质的城门,日本兵四面八方从城门涌入,为首的身穿少将军服,配着武士道的军官高挺胸膛,用胯下白马拉着在满血是血,哀嚎不以的民兵首领,在街道上奔驰拖拽着……杀戮,抢夺,在城内肆意的弥漫着……也在影院内每个人心里弥漫着。
前排有个大学生紧紧地捏住了拳头,忍不住骂了一声:“一群狗日的……”随着剧情的发展,大家的情绪不断被压抑着,心底的愤怒开始累积起来了……
在前排的王群却不以为然地眯起眼睛,对他这种专业导演来说,着前面剧情虽然情感渲染地不错,但是剧情却非常老套,日本残杀台湾人,然后就是台湾原住民反扑了,这个李小乐原来也不过如此嘛……
王群心情很轻松,略带调侃地笑着问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