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红楼嬉 > 第6章 红袖添香

第6章 红袖添香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来。

光阴流逝,距离三年一度的乡试只剩短短半月时间了。

贾珠在这小半年里的极为充实,和李纨过了一个温馨的蜜月后,便投身到读书中。

每天的日子过的极为规律,闻鸡起舞和晨昏定省是每天必做的。抽空也关心下家里的几个妹妹,特别是迎春和惜春,这两个妹妹自小没了娘,虽然还有个爹,但跟没有也没什么区别,成长过程中没有父母的孩子多少性格都有些问题,贾珠和李纨就当养女儿那样对待了,时不时嘘寒问暖,陪她们玩闹一番,这些时日下来性子比以往开朗些了。

虽然家里还有一个老太太,但这么多孙子孙女,迎春惜春这两个在贾母心里有些排不上号,日常吃穿婆子丫鬟这些虽不会缺了,但也仅此于此了。

其他时间贾珠大多都在复习四书五经,八股文章这些,前身本来就已经打好了基础,积累了几年功夫,这些东西都完整地继承给了贾珠,加上每月贾珠又去几趟岳父祭酒李守中那里开个小灶,所以贾珠对乡试倒也没什么紧张,范进中举的故事他还记得,也不会因此小觑了天下英才。

荣国府,贾珠院,书房。

因为还有半月光景,复习已经没多大用处,贾珠也就做起了其他事。

屋外此时天清气朗,阳光透过窗户照进书房,一对俊男靓女的身影映在地上,女在研墨男在写书,时不时传来一下笑声或惊叹声,倒也有些鹣鲽情深,琴瑟和鸣的景象。

李纨一双纤长白皙的柔荑在给贾珠研着墨,袖口处绣着的淡雅的兰花更是衬出如削葱的十指,粉嫩的嘴唇泛着晶莹的颜色,轻弯出很好看的弧度,如玉的耳垂上带着淡蓝的缨络坠,缨络轻盈,随着一点风都能慢慢舞动。

已经写好的纸张放在一旁,开头写着唐诗三百首五个字,然后下面是一首首唐人诗词,字迹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如刀刻一般,且笔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著。

李守中也是书法大家,李纨自小耳濡目染也有些鉴赏能力,这些时日也知道贾珠练字临摹的是玄秘塔碑,对贾珠这手好字已经见怪不怪,只是心里对贾珠越发崇拜了,看着在那认真书写的贾珠,温文尔雅的仪态,和那丰神俊秀的相貌,李纨只觉整个人都醉了。

贾珠今天身穿一身玄色窄袖长袍,长袍领口袖口都镶绣着银丝边流云纹的滚边,袖口处镶绣金线祥云,腰间束着一条青色祥云宽边锦带,上挂白玉玲珑腰佩,乌黑的头发束起来戴着顶嵌玉小银冠,银冠上的白玉晶莹润泽更加衬托出他的头发的黑亮顺滑,整个人显得仪表堂堂。

贾珠当然不是闲的无聊,在这默写古诗,这段时间他了解到,唐诗三百首还没有人编选成书,现在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是千家诗,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

而唐诗三百首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在前世,唐诗三百首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

无论是何时何地,有名气才好办事,前世的所谓的流量是这样,在这个交通不便,舆论闭塞的时代就更是如此,名利名利,有了名之后,利也就不难了。

文坛政坛一体,出书这事并不奇怪,自古讲究,学而优能文,文而学则仕。文人的进身之阶和理想抱负就是做官,官员文人和写文出书几乎是融为一体的。

官员出书目的不一,大致算来,无怪乎三种,一是布道,二是扬名,三是谋利,贾珠对布道没什么兴趣,后两者倒是他需要的,所以便动了心思把唐诗三百首编写出来。

唐诗三百首将近两万字,用毛笔书写贾珠当然不可能一下写完,写了一刻钟左右,便放下手中毛笔,活动了一下筋骨,这剩下的以后再慢慢补全。

李纨见贾珠停笔之后,笑着上前帮贾珠捏起了肩膀,略带好奇道:“爷编写这唐人诗词是为了什么,我幼时看过爹书房里的千家诗,记不得远不止三百首。”

贾珠笑而不语,捉住李纨素手拉到身前,让她坐在自己的膝盖,温香软玉入怀,夫妻俩早已适应了这种亲密方式,都没什么异样。

然后贾珠拿起那一张张写好的诗词,递到媳妇的面前,李纨见状悄声念道:“月下独酌,春眠,望岳,登幽州台歌,静夜思,长恨歌……

一一读完之后,李纨顿了下,然后朱唇轻启道:“爷选的都是极好的呢。”

贾珠随手放下纸张,双手伸回揽住媳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