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在永宁门之外。
永宁门,即潭州城北门,取楚国永昌安宁之意,这也体现了李隆收拾河山,再造太平的志向。
“哒哒哒。”这是踏着整齐步伐的大楚士卒,他们外面套着黄色披风,里面是黑色玄甲,精神面貌昂扬向上。
最前面的当然是精兵中的精兵,一个个体型高大壮硕,散发出经历过血战洗礼的肃杀之气,每个人都气概豪迈,是名副其实的精卒悍将。
“大楚威武!”有民众热烈欢呼道。
“虎!虎!虎!”楚军士卒沉声回应,激起更多人的欢呼。
所有的百姓都激动起来,这是他们楚国的子弟兵,是这般强悍,给他们带来深深的安全感。
“参见楚侯!”一排排道旁百姓恭敬地跪了下去,他们此刻的心境和李隆刚入主时完全不一样,他们已然是楚人,已然有了君主。
李隆的国候车驾缓缓前行,他本人也时不时露面回应百姓们,直到永宁门前,留守的文武百官迎了上来。
领头自然是监国李呈,后面是内阁成员以及六部头头,不等李呈行礼,李隆连忙下车上前对着李呈一礼道:“这段时间辛苦父亲了。”
没办法,李隆没儿子,外出征战只能让自家老爹代为监国,不然让谁操持大权他都不放心。
“消瘦了不少,你娘很想你。”李呈眼眶稍稍有些红润,但他还是言辞不多。
李隆也十分理解李呈,搀扶住李呈的手臂,一边朝城内走去一边接见大臣。
能在这时问候李隆也只有真正的楚国高层了,管宗、温敏博、孙奇水等人一齐躬身拜道:“臣等拜见君上。”
李隆听出了臣子们的激动心情,他征战半年终于回到潭州,也一样激动,挥手笑道:“进城再说。”
大军凯旋,他们应该享受胜利,享受开疆拓土带来的莫大荣耀。
让国都百姓看看大楚将士们的英姿,这一次大军并没有停在城外军营,而是随着李隆这位国君一起入城。
除开留守荆北的军卒,一共五万大军排成长龙,穿过永宁门,走在宽敞的中央大街上。
果然,不仅城外有百姓夹道欢迎,城中百姓更是等候已久,他们站在道路两边甚至屋顶之上位凯旋楚军欢呼,脸上都是自豪的笑容。
这都是他们楚国的儿郎啊!不少胆大的待嫁少女纷纷抛出香囊、红绸带,暗许芳心。
李隆哈哈大笑道:“民心归附,都是我的子民啊!”
身后的大臣们也纷纷恭贺道:“此皆君上之功,开疆拓土,凝聚楚人之心!”
这一战持续半年,扫灭党奉,横推大小豪强盘踞势力数十,占据州城江陵,一揽荆州全境。
这是何等的武功,哪怕放眼当今天下,也没有几个盘踞一州之地的国家吧。
也就是说,如今占据荆州的楚国,是数一数二的大国,国力强盛!
时隔半年,作为正式议政上朝的场所,明政殿,已然修缮完毕。
虽不算富丽堂皇,但也算威严大气,容纳楚国百官上朝不成问题。
李隆高坐金銮椅,享受众臣朝贺。
“臣等参见君上!”
“我大楚,威武!”李隆挥手以示平身,接着大手强有力的对虚空一握,发出有些失礼的回应。
但哪怕最保守的阁臣管宗也没认为李隆不合适,这是一位开疆拓土君主的武功夸耀。
大楚正值兴起之时,全国上下齐心协力,谁也不会不识趣地跳出来说穷兵黩武。
“此战大获全胜,全体参战官兵记集体二等功,另有突出个人皆有封敕。晋封张定安为征西将军,开国子,食邑三百户;李虎为虎豹将军,开国子,食邑二百户……管宗、温敏博、孙奇水坐镇后方转运粮草劳苦功高,封开国男……江夏之役先登陷阵斩将夺旗等殊功十五人……南阳之役……以上诸将士爵国士,加开国……
吏员农建同于长江转运过程中抓捕盗贼15人,立下殊功,特许晋封九品正官,爵国士;匠人陶强改良神威砲射程,敕封名匠称号,爵国士;辅兵赵牛二表现突出,晋封工兵营队正,爵国士……”
伴随着太监的尖锐声音,下面的文武百官心神波动不已,他们万万没想到这次李隆这么大方。
不仅给有战功的武臣升官封爵,还要给文官封爵,虽然人数不多,但也破开了文官不封爵的潜规则。
这让很多文臣对那几位阁老艳羡不已,毕竟是与国同休的开国男爵,这可是能传子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