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来此界开神道 > 第二百五十七章 吴国灭,国运大涨

第二百五十七章 吴国灭,国运大涨

,神庭没有给他交代这种小事,但承清知道楚国和神庭的关系,所以他也不介意帮点小忙。

这句来自万米山巅的问话,清晰地传进了每个山越人的耳朵中,他们面面相觑,最后在老族长的带领下山呼。

“我等愿尊上仙之令,此后永为大楚子民。”

他们愿意吗?说实话很愿意,毕竟是仙人亲口许诺庇护,而且事实上也由不得不愿。

承清微微颔首,招来云雾,将黟山主峰再次遮蔽。

接二连三的大变,使这些山越人精神疲敝,不过老族长和几个族老还是撑着笑脸迎上来。

狄飞昂和一众监卫一起让开,他们这时自然不会再去阻拦,不用他们费口舌,任务目标已经达成。

徐闻简要说明来意,双方宾客尽欢,就连“护送”徐闻而来的监卫也得到了山越人的最高礼遇。

原来都是自己人!

过了两天,山越一族还派了很多干练之辈,随同徐闻等人一起下山,山下依旧效力吴国的山越人交给他们说服。

兴平十年一月二十三日,丹阳郡很多有山越人在的驻军纷纷独立,他们驱走吴国管理城池的官吏,并遣人前往金陵,请求楚军南下。

逃到丹阳郡治宛陵的吴国小朝廷,突然发现,一夜之间他们的基本盘崩了,丹阳兵不愿意再听从朝廷的命令。

派到黟山等各地山林募兵的官员,没有丝毫音信,就好像山越所在之地成了龙潭虎穴,进得去出不来。

一月二十五日,楚国扬州宣抚使温敏博率宣抚使团及万余军卒南下,不是不想带更多军队,而是楚军主力都派往了越国边境。

不过吴国大势已去,宣抚使团中又有副使范旭这样的前吴国高官,所以他们一路招降纳叛,基本上没遇到什么反抗。

南下收复丹阳城池的进度过于顺利,宣抚使团就像是行军而不是攻城,七日不到就逼近了宛陵门户重镇芜湖。

吴国小朝廷穷尽所有,搜罗了三万郡县兵,并派丹阳郡守前去守城,希望借助这位牧民官的威望,让芜湖军民坚守。

宛陵城,一处颇有几分富丽景象的宅院中,小吴王一身紫袍王服显得雍容华贵,可他的面色却是充满愁容,丝毫没有成为一国之主的喜悦。

说是吴王,却连宫殿都没,还要征用宛陵富户的豪宅以为行在。

此时小吴王正和一众大臣奏对问策,当初虽说吴国主力覆灭,大厦将倾,但仍然有众多吴国高层逃出了金陵城。

都是人族精英,哪能看不清大势,只是做阶下囚,命运不由己,还是去退守一线希望,他们选择了后者。

在吴国荣华富贵不会少,投楚可能一切要从头再来。

“唉,老太傅您一策不献,真就没希望了吗?”小吴王叹了一口气,眼神中带有一丝希冀。

他的问询对象正是前王太傅翁阳,也是力主支持徐闻亲征一搏的重臣,按道理说徐闻兵败,新王登位后要严惩翁阳,但现在看来这位老太傅依旧受到重视。

没办法,翁阳在吴国建立过程中,做出的贡献非外人能想象,这是一位智谋堪称绝代的谋士。

“当初我就说,吴王亲征是最后一次机会,你父亲不行,你更不行。”翁阳摇摇头,随后闭目不语,显然不想再多说。

和这里其他臣子不一样,他是被强行带出金陵的,一把年纪了还跑什么。

“翁阳,你以为你还是前吴王在的时候,倚老卖老!大王,切莫听此老朽胡言,丹阳郡守在此地深孚民望,有他在芜湖必不会有失。”翁阳的态度激怒了在场大臣,马上就有人反驳道。

“大王,丹阳和豫章还在朝廷手中,有户百万,民间财富充裕,国事大有可为啊!”

“使团已经前往越国和彭城国,只要他们答应援手,贼子在江南必定不能久持,东山再起未尝不可。”

“山越兵不能用,但豫章江西兵可称勇悍,能为我朝臂柱,只需予臣半年,必能募兵十万。”

本来还因为翁阳之语有些扎心的小吴王,在众臣的一言一语下又恢复了信心,当即又投入挽救国难的奋斗中去。

可他这点信心没坚持超过两天,前线芜湖失守的消息传到了宛陵小朝廷,撤,第二次南狩。

小吴王宛若傀儡,被吴国的世家豪绅拥簇着退到陵阳县,他想不通三万大军怎么守城守不住两天。

这可是守城不是野战,明明楚军主力都没南下,一万人不带重型攻城器械能拿下芜湖这种大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