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古代生存密码:解密三教九流 > 1【三教】儒教:千古国教,辅天子教万民

1【三教】儒教:千古国教,辅天子教万民

在中国古代,“三教九流”原指三种宗教和九个流派。三种宗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九流在先秦时期指的是九个学术流派,如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同时九流也是一种人群划分,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上中下三个“九流”合在一起便是是三九二十七行,我们要介绍的三教九流便是这三个宗教,二十七个行业。

三教九流这一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所变化,后来“三教九流”这一概念指称有所泛化,也是对各种宗教类别、学术流派的一种俗称。例如,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有:“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鳞。”《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中也有:“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另外,“三教九流”旧时也泛指社会上各色人物或各种行业,但含有贬义。如《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有:“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尽管三教九流如今是一个暗含贬义的常用语句,但三教的真正含义从古至今都没什么变化,三教指的便是儒道佛三教,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三教之一的儒教。

儒教以“儒家思想”为

最高信仰,尊孔子为先师,后人为了与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故孔子亦被尊为儒教圣教主。凡是生活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各民族,包括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如北方的辽、金、元,西夏及清,历代王朝都以儒教为国教,儒教拥戴神权,认为皇权至上。

儒教与儒学、儒家常常被混为一谈,实则三者既有相似,又有差异,儒学,亦称儒家学说,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之一,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如果对儒家学说的内容、形式和社会功能等进行综合的宏观考察,有些人认为中国儒学有四个比较明显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儒家是个群体,儒家之学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是崇尚等级制度和用三纲五常来维护统治的学说。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儒家最初指的是丧葬祭祀冠婚时的司仪,自春秋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维护周朝等级制

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有君子儒、小人儒之分。《易经》讲“君子以同而异”,小人以异而同。就是说君子本质是相同的,在方**上取求大同存小异;小人表面一团和气,实际脑后张反骨,儒家都是君子儒。

儒教发源自尧舜禹的五教,尧舜即注重“敬敷五教”。五教即五礼,全是家庭之礼。其中"五教" ,就是处理人际道德关系的五种基本规范,即孟子所解释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中国儒学史可以分为先秦儒学、汉唐儒学、宋明儒学、清代儒学等不同阶段。

直到1912年****成立,废止读经,儒教失去了官方思想的地位。民国早年还曾有“打倒孔家店”的运动,到国民政府时期,又重新尊孔,把孔子祭祀列为国家祭祀。中国大陆在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儒教重新逐渐得到重视。儒教至今对很多中国人的思想依然有很重大的影响。儒教也是古代韩国和越南的官方正统思想,现在儒教对韩国、越南以及日本一些人的思想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儒教作为圣教似乎常常被认为不信神,实际上儒教同其他宗教一样有自己信奉的上神,并且这个神并不是世人所认为的

孔子。儒教的最高神是昊天。说起昊天之神他和其他两位完全不同的存在,前两者是现有宗教后有他们的存在,而昊天之神则是中华文明中,从远古就一直存在的一个神明。他超越三皇五帝位于这些远古圣人的最高地位,被信奉的先民成为昊天上帝。

他的本体也没有真实存在的人为原型,而是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自己想象出来的一个神明。而作为儒教的最高神,他的形象完全符合儒教的最高信仰“天”,目前我们常见的信奉儒教的庙堂,有自己家里的灶神、还有普通人的祭祖,加上古代伟人英雄像关羽等等,都是儒教的一种祭祀活动,而古时候皇帝们的大型祭祀,也是属于儒教范畴,所以说儒教虽然并不常见,但是却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作为名声在外的道教,反而没有儒教的兴盛,昊天上帝没有像****一样被众人所知,也是因为没有人们只是信奉和自己关系很亲密的神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