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东说着,带着他们进了门上了二楼,打开纪宁的房间给他们看。
“听说纪宁也没什么家里人了,所以她的东西也没人来收。我在想到底怎么处理才好。既然你们是她的朋友,那就想办法拿走吧。还有一本笔记本电脑呢。我都怕放久了被人偷了。”房东说道。林右心想,这房东阿姨人还真不错,这要是一般人,早就昧下了。
“那我们在这里看看,到时候看完了告诉您,我知道您住在哪儿。”甘云意对房东笑道。她之前来找过纪宁,所以和房东认识。
房东也就放他们自己去看,便离开了。
纪宁的屋子收拾得很干净。林右记得在网上有纪宁的那么两张照片,长发,白裙子,很宁静的样子。她的文章林右也看过几段,似乎是个写古代小说的作家。
阳光明媚,映得屋里也很安静,仿佛主人还在一样。
林右叹了口气,果然见桌子上放着一只笔记本电脑。
“你说——她难道和编辑不联系么,编辑不来给她收走东西么?”林右打开电脑,“里面总也应该有她要写的文章吧。”
“可能人家早发了稿子过去,同事们谁会给对方收拾遗物呢?”甘云意有些伤感地坐在纪宁的床铺上,摸索着浅蓝色的床单。
“你是怎么和纪宁认识的呢?”林右回头问道。
“读者的啊,我可是两年前就看她的小说了。后来发现她来了本市,我就来见她。一来二去的就认识了。”甘云意说道。
林右好笑地说道:“你还挺忙,先是在虚无教,后来还跟作家混。”
“因为纪宁这个人人如其名,和她在一起,真的很安宁。她还很喜欢小动物,这里有不少野猫,她都会用猫粮喂的。我实在想不通,这么好的一个人,有谁会仇视她呢?”甘云意叹道。
林右本想说“可能看似美好的人背后都藏着秘密”,但是,这屋里的感觉,所有东西的陈设,给人一种莫名舒服的感觉。
东西的气场体现主人的气质。纪宁应该不是坏人,可能只是个与世无争,只懂和笔墨为伴的女才人。
林右此时打开她的电脑,通过文档的日期寻找纪宁最后编辑过的文档。
在这之前,纪宁似乎一直在写一部古代小说,但是还没结局。
然而,最后编辑的文档居然不是这部小说,而是一篇独立成篇的短文。
林右打开一看,惊讶地发现居然是一篇短篇
的游记:
悠然的扬州,最遗憾的金陵
历史上的古城古都,如今都已经走向商业化了。
但扬州算是商业化里最有诚意的,保留着若隐若现的古韵,也没有现代城市的浮躁。
李白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忽悠了千百年来的游人造访扬州。
我到扬州的时候已经是人间四月天,但依然满城飞絮。
记得路遇一个旅行团的时候,那导游说,烟花就是柳絮的意思。这是她的片面理解。我认为烟花三月真正的意思是感叹扬州明媚的春景,柳絮如烟只是这春景里的点缀之笔。
对扬州的好感起源于古人的诗词。比如,杜牧的《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虽然刻板的书本上总会把文人墨客突然的感慨当做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激愤,但我宁愿相信并不是所有文人墨客都会在意自己的那点失意。
困顿江湖饮酒作乐放纵而行,揽着美人细腰醉看歌舞轻盈。扬州十年好像做了一个大梦,只落得青楼薄情负心的声名。这种状态我宁愿从字面去理解,这可是我最最羡慕的生活样态!
还有那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总之,扬州是从小的一个情结。
对于扬州来说,瘦西湖值得一去。
要说完全让你如穿越一般怀古,那在现实世界是不可能的。但是扬州尽可能的保留了那种韵味。
二十四桥明月夜,成了千古绝唱。这座桥并不是历史上指的二十四桥,而是后来重建的,无论是台阶,桥身,长宽高,据说各方各面,都跟24这个数字有关。据说是**在位的时候建的,他算是一个有些文人情怀的政治家,从这座桥,也只能遥望千古,想想当年传说里隋炀帝南巡,到扬州跟二十四位美人儿在桥上夜游**的盛况。
当然,这种野史传说未必真实,却带着波光潋滟的历史风流味道。
江南风景就是这样,婉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