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右凑过去看,结果看得一头雾水。因为翻译出来的汉字也还是古文言文。林右文化水平不咋地,于是看了看林清暄,问道:“大叔,这写了什么?”
林清暄微微皱眉:“哦,我怎么忘了这地方。”
“什么意思?”林右问。
“这古镇毗邻古代长安旧址,在多年前,曾经发掘过一座古墓。因为迄今为止,这里的这座古墓是保存最完整、等级规格最高的隋代墓葬。这墓葬里有二百三十多件精致的陪葬品,其奢华程度甚至超过了隋代的两位帝王啊。”林清暄叹道。说着,他翻找了半天相册,找出几张照片给林右看:“你看看,当年我父亲也参与了这个挖掘工作。”
林右看了看那些照片,看到在墓葬的最深处,静静地躺着一具巧夺天工的仿宫殿式石椁。上边最醒目的位置上写着骇人的四个字:开者即死。
“我去,这么毒辣。”林右啧啧说道。
“你还别说,挖掘这墓葬的人,基本上都死了。包括我父亲。”林清暄说道。
林右感觉后背有点儿发
凉。而且这墓葬奇怪的还不止这一点,一般的石棺,为了能同时装下遗体和大量陪葬品,四、五米的长度是基本的,可这件石棺,却只有不到三米长。
不过,墓志的盖子上刻了篆书“隋左光禄大夫女墓志”九个字,原来这个墓葬的主人,是一个小女孩儿。跟着龙川这些日子,林右虽然别的没学会,多少能看懂一些花体字和繁体字。墓志的内部刻有楷书铭文,虽然仅有三百多个字,却仿佛字字泣血,讲述了墓葬主人李静训的生平,以及她去世之后,至亲的悲切与思念。
林右扫了一眼墓志铭得知,李静训是一个早夭的小女孩,去世时仅九岁,李静训字小孩,从这个称呼,就足见长辈对她的喜爱。铭文以“共知泡幻,何嗟寿夭”绝笔,即使过了一千四百多年,依然能清晰的感受到那份悲痛。
照片上,小姑娘的骨骸,仍像千年前一样,乖巧的躺在里面,小手抱在胸前,指头上戴着银指套,周身围绕着各种珠宝。
根据墓志铭所说,李静训是隋左光禄大夫李敏的第四个女儿,
可爱活泼,一直被养在外婆杨丽华身边。
这就能理解为什么她的墓葬居然会如此奢华了,因为这个杨丽华是大名鼎鼎的。除了武则天,中国历史上估计没有几个女人能和她匹敌。父亲隋文帝杨坚、弟弟是隋炀帝杨广、丈夫是北周宣帝宇文赟,全都是皇帝。
看得出来,杨丽华对这个外孙女极其溺爱,不仅亲自安排了葬礼,写下了那段感人肺腑的墓志铭,或许正是这份亲情感动了上天,让李静训的墓葬完好无损的保存了一千四百多年没有被人打扰。从照片可以看出,在李静训的墓葬里,镇墓兽、仕女俑、武士俑等陶俑共有六十多件。可能是外婆觉得孩子太小,怕到另外一个世界没人服侍,所以从出行到梳妆都安排得妥妥的。杯子、水壶等日常器皿更是不用说,甚至外孙女最爱的核桃,都用瓷罐储藏起来。而且在器皿的选择上,外婆也是花了心思的,不仅个个精致,而且材质丰富:白瓷鸡首壶、白瓷双腹龙柄传瓶,还有高足金杯,两个杯子都很小,只有四、五厘米高,应该是李静训用来
过家家的玩具。林右感叹万分,真是别人家的外婆,别人家的玩具啊!
至于随身佩戴的珠宝,挑选得更为仔细。李静训的墓里有一对嵌珍珠宝石的金手镯,制作精巧并有活扣,而且玲珑可爱,一看就是小姑娘戴的。
作为鲜卑贵女,金冠自然是不能少的。李静训的金冠制作得极其繁复,还是适合小姑娘的“蝶恋花”造型,花枝上缀着用金箔、银箔剪成的五瓣花朵,花蕊中嵌有珍珠。尺寸比较迷你,适合孩子使用。不过设计却毫不马虎,运用了捶揲、拉丝、编织、錾刻、镶嵌等各种工艺。
在李静训的所有首饰里,以一件金项链最为著名。即使到了现在,这条项链仍然令人惊叹。项链的链身是由28颗嵌小珍珠的金球组成,上端有个扣纽。链的下端,居中为一个大圆金饰,上面镶嵌一块晶莹的鸡血石,在鸡血石四周嵌有24颗珍珠。这块鸡血石纯净晶莹,虽在地下埋了千余年仍然鲜艳如新,光洁明亮。
林右看完,感叹道:“太土豪,太有钱了!!现在想来,开者即死这
四个字与其说是对盗墓者的诅咒,不如说是一个肝肠寸断爱女成痴的外婆,对早夭的外孙女最后的牵挂。我觉得你们挖了人家的墓,是有点不太好。不过考古发掘这种事呢呵呵,不予置评。所以这个石碑和这个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