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然后就是刘燕的自首。我们刚才得出的结论是,刘燕不大可能杀死夏永,除非她变态或另有隐情。那么如果刘燕所言属实的话,既然她没有杀夏永,那么她为什么要编造一个杀掉陌生人的谎言呢?所以,我想,刘燕是相信自己杀了人。”林右说道。
“你说她相信自己杀了人?”陆蓉在一旁问道。
“是,我的意思是,有可能刘燕根本没有杀人,但是她以为自己杀了人。我们先做一种假设,她被什么东西所左右,造成她以为自己杀了人的错觉。这又生出两种可能,一是她被什么人催眠暗示,二是当时有什么东西让她出现了错觉。女性很敏感,这是很容易**纵的。刘燕在这样的情境下产生了将企图**自己男人杀死的幻觉也是可能的。”林右解释道。
“嗯,我有点明白了。”涂勇点头说道。之前的很多案子里都出现过神神鬼鬼的事情
,涂勇也有点相信这玩意儿了。
“也就是说,有可能这一切是有人设了圈套。你说,这个设下圈套的人,会是谁……”涂勇迟疑道,“我考虑了很多因素,起先,我认为凶手是想嫁祸刘燕。刘燕曾说自己的包里出现的是一只很大的手枪。夏永是被35口径手枪射中的,取出的子弹证明了这一点。那么,我猜刘燕当时的手枪会不会也是一只35口径的手枪呢?不管她是不是会拿枪杀人,但是打开包看到一把手枪,刘燕茫然之下,肯定会很自然地拿起来看看,这样,枪上会沾有她的指纹。当夏永的尸体被警方发现以后,会很容易地找到这手枪。那么,上面的指纹将会使她顺理成章地成为嫌疑犯,甚至会被定罪。但是,我仔细考虑过后,却发现不可能。第一,凶手不会选择二人在一起约会的时间嫁祸。既然是要嫁祸给刘燕,那么就会找刘燕不能出示充分不在场证明
的时间。而约会那个时候,咖啡馆的老板已经可以作证证明。第二,现代的鉴证科痕迹检验学很发达,花上一段时间就可能检验出子弹是不是从同一把枪里射出的,经过这个检验,刘燕并没有射出那发杀了夏永的子弹,那时候,不但会嫁祸失败,反而还洗脱了刘燕的罪名。第三,也是我认为这推理中最为重要的,如果凶手想要刘燕作为替罪羊,那么,这把手枪就不应该消失!顺着这一推论,那把手枪应该遗留在案发现场,凶手只需把那具多出来的曹毅的尸体收走就可以了。但是,凶手并没有那么做,现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还下了一场大雨,掩盖了所有痕迹。那么,他既然无须脱罪,干嘛煞费苦心的要导演这一幕?唯一合理的推论是,他打算搅乱警方的办案思路。你说呢?”
“我赞同这个看法,我也看了看他写的小说和一些文章,不过只看了一部分,至
今没能发现什么线索。”林右摇头道。
此时,一直沉默的龙川突然说道:“我想问,夏永有没有与人通信的习惯?”
“没有,这年头谁还写信啊,有空发个电邮微信什么的就好了。为什么你会提到这个?”涂勇问。
“我刚才突然想起夏永写过的一篇悬疑小说,好像是根据十年前一个真实案例写的,说杀手有和人通信的习惯,这才忽然想到的。”龙川说。
“哦,我记得那个案子,那个案子是我刚当刑警的时候办理的。当时,我们在凶手的住所翻出大量没有落款的信。那些信我们都仔细地检查过了,上面谈论的都是一件连环杀人案的具体实施和细节。我们根据上面的邮戳通知了当地有关部门,但是,找不到寄信人,这个事就被搁下了,成了悬案,那个凶手也没有抓到。你是想到了这个?”涂勇问。
“对,你说的和我在书上看到
的差不多。当然,我并非怀疑夏永就是那个人,他当时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孩。我只是好奇为什么十年后再度出现连环杀手。”龙川说。
“谁知道呢。”涂勇苦笑道。
“不过,连环杀手在连续几次作案后,经常会出现手法上的改变或者升级。以一个民国连环杀人案为例,所有被杀害的女性全部被她们自己穿的长丝袜勒死,开始的时候,警方并没有在尸体上发现性侵迹象。但是,从第四次案件开始,尸体上就留下了精斑的痕迹。如果具体到这个案子,凶手确实可能因为夏永发现了什么而杀人灭口。至今为止,杀手已经做出四起命案,他没有留下任何可追查的线索。你们有人怀疑这不是一个人独立能完成的,因为每具尸体都没死前挣扎的痕迹。但是,我的分析是,绝对是一人所为,凶手一般很难冒着风险找到一个伙伴完成这么残忍的罪行。”龙川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