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巨龙,它实在太强大了,整个地球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制衡它!哪怕我们将俄罗斯和美国从它的怀抱里强行拉到我们这一边,也一样!”当天的非正式晚餐会上,德国总理直接了当的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德国人跟西顿人有几分相似,一根肠子通到底,有什么说什么,连绕个弯都免了。
法国总统的面色很难看:“难道我们就这样看着这个昔日的手下败将继续强势,最终将整个地球纳入他的势力范围吗?他们能走到这一步,很大程度是依靠那个该死的低温聚变技术,难道以我们欧洲数百年的技术积累,就不能攻克这一技术难关吗?”
英国首相说:“低温聚变技术肯定不行,不过可控核聚变技术……只要我们愿意付出代价,还是可以掌握的,事实上,我们离成功仅一步之遥了。”
德国总理摇头:“没有意义!中国人花了近一百年时间,数代人呕心沥血顽强拼搏,才走到这一步,就算没有低温核聚变技术,没有太空战机,他们照样会强势崛起,让整个蓝色星球匍匐在他们的脚下,这不是一两项技术的问题!”
法国总统大声说:“至少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我们就能解决欧洲的能源问题,不再受制于中国!”
德国总理毫不客气:“我不怀疑我们能攻克可控核聚变技术的难关,但是,我对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就能解决欧洲能源问题,不再受制于中国这一说法持怀疑态度!想要让核聚变炉的火焰燃烧起来,总得有氦-3吧?我们可以飞到月球采集氦-3矿土的飞船呢?在哪里?我们提炼氦-3的工厂呢?在哪里?我们可以支撑起强大电力输送的常温超导高压线路网呢?在哪里?我们制造这些设备的工厂呢?在哪里?”说到最后,不给法国人留丝毫面子的汉斯也露出了苦笑:“就算这些东西我们都搞出来了,我们可以保护这些东西的军事力量呢?在哪里?”
一连串问题砸得大家晕头转向,眼冒金星,法国总统想反驳,却不知道怎么反驳。汉斯虽然不懂得委婉和含蓄,却是字字见血,指出了一个再现实不过的问题:他们跟中国的差距不在一两项技术,而
在于整个现代工业体系!中国人花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建设起了全世界规模最庞大也最全面的工业体系,从擦屁股的厕纸到宇宙飞船,他们都可以自己生产,而欧洲……抱歉,除了德国之外,欧洲还有工业吗?德国的重工业虽然发达,但是想跟中国争,还不够格,事实上也没有哪个国家争得过一个唐山市的钢铁产量就相当于美国一年钢铁总产量的怪物。航天是一个异常庞大的工程,需要整个工业体系作支撑,别的不说,光是开采氦-3,你得有大推力火箭将飞船发射到月球吧?到了月球之后你得有可以在月球那严酷的环境下正常工作的掘矿车吧?想要控制这些掘矿车,你总得有先进的数控系统吧?直接在地球指挥月球上的掘矿车实在太难了,总得有一个像中俄那样离地球数万公里的空间站作中继控制中心吧?月壤中的氦-3含量其实是很低的,只有十亿分之一,直接把月壤运回地球再提炼,只怕氦-3的影子都还没看到,欧洲就先破产了,想要提炼氦-3,飞船上总得有自动或者有人控制的提炼设备吧?光是这几条就够欧洲人躲到墙角划圈圈了,什么?这些东西欧洲人勒紧裤带还是搞得出来的?那好吧,请计算一下这么一艘能多次往返于地球之间,拥有足够的采矿、选矿、提炼设备和极其复杂的控制系统的飞船成本是多少?钱不是问题?那接下来的问题可就大了:这样的艘飞船得多重?五百吨?一千吨?还是两千吨?得用什么样的火箭才能将如此沉重的飞船送入太空?要知道,欧洲可没有中国那么变态,连反重力系统这么变态的技术都给搞出来了,除非中国人脑子让卡车辗了,否则是绝对不会哪怕一张跟这项技术有关的纸片卖给欧洲的,还是老老实实的用火箭发射吧,可是,上哪找载酬达到一两千吨的火箭?载酬仅几十吨的火箭便重达几千吨了,载酬一两千吨的火箭……还是直接上太空舰现实些。
不想用火箭也行,电磁弹射吧!这些年欧洲在电磁技术方面的进展相当快,理论上利用电磁轨道将太空货船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送入太空是办得到的,只不过所需要的电磁轨道很长,至少得
五六十公里长。而且这个轨道还不能永远都是平直的,得像飞行甲板那样有一个坡度,也就是端口供它起飞,冲入太空,否则你会看到一个庞然大物以每秒钟数千米的速度横冲直撞,最终将方圆数公里炸成平地。这个坡度还不能低,少说也得几千米才够,好嘛,这样一算下来,土方量都相当于五六个三峡工程了,至于资金